□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韩嫣然
维港的浪花拍打着时代脉搏,大湾区的晨曦照亮合作前景。
作为香港妇联副主席,吴珊珊同时兼任安徽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妇联特邀代表,频繁穿梭于三地之间的她,正用心用情编织着多地妇女共同发展的美好蓝图。
跨区域联动,赋能妇女发展
近期,吴珊珊带领团队推动的“中医流动医疗车”社区义诊服务项目,如同一股温暖的春风,吹进了香港的基层社区。医疗车配备齐全,定期深入各区,为长者提供免费中医诊症、健康咨询及药物配送服务。
“义诊活动有效缓解了基层长者‘看病难、取药难’的问题,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吴珊珊说,“这是我们扎根社区、以专业服务回馈社会的承诺,未来,我们将继续通过组织三地妇女组织的互访交流,推动香港的‘中医流动医疗车’社区服务模式与内地开展经验分享,更计划进一步促进皖港中医药产业深度对接。”
吴珊珊在担任香港妇联副主席期间,主要负责工商专委员会的工作,此外还担任安徽省政协委员、深圳市妇联特邀代表等职务。这种跨区域的多重身份,为吴珊珊提供了独特的“立体视角”。她能敏锐地识别并推动不同地区之间的优势互补与协作机遇。她致力于联动社会各界专业资源,推动妇女经济赋能,为妇女及家庭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香港的专业服务与国际视野,能帮助安徽的优质农产品及文创产品‘走出去’;深圳的科技实力可与香港妇女创业项目结合,开拓智慧康养等新型服务场景;大湾区的发展也为安徽妇女带来更多就业与职业发展新空间。”她举例道。
“我们切实提升妇女们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助力更多女性实现自我价值与经济独立。”吴珊珊坚定地表示。
搭建交流桥梁,促进湾区青年情感共鸣
在促进大湾区青年交流与文化认同工作方面,吴珊珊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她最近参与组织的“心动香港·青春相约”Chill Zone活动,为深港青年提供了交流平台,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效。活动现场,一位参与青年分享道:“完全没想到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认识这么多新朋友。”青年们从初识时的拘谨到临别时互留联系方式的真挚互动,让吴珊珊印象深刻。
然而,在促进港澳与内地妇女发展和青年交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境和挑战。吴珊珊指出,资讯不对称、资源对接的碎片化等问题导致两地妇女和青年对彼此的发展政策、市场机遇和社会资源了解有限。针对这些问题,香港妇联通过搭建常态沟通或协作机制的方式来应对。“唯有创造自然、平等、深入的交流空间,才能让湾区青年在心灵层面真正相通。”吴珊珊表示,未来,妇联将持续开展活动,促进湾区青年跨越地域与认知的藩篱,在深度互动中凝聚共识,探索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紧跟国家发展步伐,助力妇女融入大局
10月13日至14日,全球妇女峰会在北京举行。30年前,一场盛会,成为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30年来,香港也在积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吴珊珊介绍,香港在推动全球性别平等目标方面取得了扎实成效,通过《性别歧视条例》《家庭岗位歧视条例》等法律框架保障妇女权益,还增加了法定产假天数并提高产假薪酬上限,优化了公职人员性别结构,切实增强女性职业保障。在妇女经济赋能领域,香港妇联过去三年通过多项就业促进计划,累计惠及超1.7万人次。“我们开展专题讲座、求职工作坊、技能培训等多元化活动,涵盖职业规划、数字技能、创业辅导等内容,有效提升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吴珊珊说。
吴珊珊表示,《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为香港妇女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香港妇联将以“妇女全面发展”与“融入国家大局”为核心更新发展策略。在数字赋能领域,参照白皮书提出的“妇女数字技能提升行动”,系统开展数字技能培训,筹建“香港妇女发展资料库”。在健康支持体系方面,向特区政府建言加强妇女专科门诊服务,推广免费癌症筛查计划,设立妇女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在文化认同与社会参与层面,开展“国家发展与妇女角色”主题教育,组织香港妇女代表参访内地项目,增强对国家发展的认同感。
在跨区域的舞台上,吴珊珊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搭建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推动着香港妇女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