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悄悄话

  亲爱的同学们:

  上周,我们痛失一位照亮现代物理学天空的科学巨匠——杨振宁先生,这位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用一个世纪的生命旅程,书写了学术与家国的壮丽篇章,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先生的学术成果深刻重塑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理解。1954年,他与米尔斯共同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被公认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基础物理理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更催生了多个诺贝尔奖。美国富兰克林学会曾评价这一理论“已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其影响力跨越百年。 

  1956年,面对困扰物理学界的“θ-τ之谜”,他与李政道大胆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设,顶住质疑权威的压力,最终经吴健雄实验验证,彻底改写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知。这一革命性发现让他们在1957年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35岁的杨振宁也成为罕见的年轻诺奖得主之一。

  先生的一生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1971年,他率先以知名科学家身份回国访问,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第一人。在美国生活的半个多世纪里,他的办公室始终挂着清华园的照片,书架上摆放着父亲手写的诗集,故土情怀从未褪色。

  2003年,81岁的杨振宁毅然回国定居,完成了“从清华园出发,再回到清华园”的生命闭环。为推动祖国基础科学发展,他牵头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立志打造“中国版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不仅捐献100万美元现金,募集超1500万美元资金,还亲自延揽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密码学专家王小云等顶尖人才,让研究院迅速跻身国际一流行列。 

  82岁时,他还主动为清华200余名大一新生讲授“大学物理”,每周两次课从不间断,这份赤子之心令人动容。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是时代的幸运,更是我们年轻一代的精神灯塔。杨振宁先生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为学”与“为人”的极致。

  杨振宁先生虽已远去,但他留下的科学遗产与精神财富,会像星辰一样永远闪耀。而我们,要追着这束光,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一代,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的明天添砖加瓦。这或许就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也是对这份“伟大”最有力的传承。

  颖子姐姐

中国妇女报新闻 4主编悄悄话 2025-10-26 2 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