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江平
□ 吐孙娜衣·艾先
金秋十月,新疆天山南北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各族妇女心中也涌动着成长的收获。“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我们来说不只是‘能沟通、会说话’这样简单,它更是实现自我价值、拥抱现代生活的重要阶梯。”日前,在新疆伽师县米夏乡米夏村举办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成果展示现场,37岁的村民阿妮柯孜·穆凯普分享了自己的心声。作为新疆妇联“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的学员,她从不敢开口到自信表达、从家庭走向更广阔天地的经历,引发了众多妇女姐妹的共鸣。
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正通过新疆妇联组织实施的“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打开了一扇通向更广阔世界的大门。自2021年项目实施以来,新疆妇联累计争取彩票公益金3280万元,培训妇女近7万人次,学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综合能力测试(GYC二级)通过率达87.1%。
一组组数据背后,是各族妇女实实在在的成长蜕变:她们的语言通了,沟通顺了,就业创业的门路宽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在学习与实践中深植于心灵深处。
线下教学融入日常
新疆地域广阔,如何让偏远地区的妇女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培训资源?新疆妇联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在扩大学习覆盖面的同时,更注重学习实效,真正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融入广大妇女的日常生活。
“这次培训收获满满!”在2025年第十三期“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上,新疆沙雅县盖孜库木乡卡尔墩村妇联执委祖拜旦木·依布拉一边认真记笔记,一边感慨,“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还学到了实用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识,我一定要把这些‘干货’带回去,帮助更多姐妹跟上时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她口中的“干货”,源自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开放大学、自治区妇女事业发展中心(新疆妇女干部学校)等单位的专家、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通过专题讲座、分组练习和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政策解读、能力提升和语言运用等模块,为学员们提供了系统而实用的培训内容。
今年,新疆妇联面向2600名村妇联主席、执委开展52期、每期5天的线下集中培训,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走向家庭化、日常化、生活化和常态化。
新疆墨玉县雅瓦乡比合力克村村民安外尔妮萨罕·阿迪力,经营着一家按摩店。培训结束后,她捧着教材满心期待:“我要把学习材料带回去,让员工和孩子们都来学。” 这样的学习热情,正在天山南北持续升温。
为了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更接地气、更贴生活,新疆各级妇联积极创新形式,把课堂“搬”到妇女身边,让学习融入日常。吐鲁番市妇联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小课堂”设进村民庭院,各族妇女围坐葡萄架下,伴着果香学发音、话团结;喀什地区妇联以文化活动为纽带,定期举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朗诵、红歌演唱比赛,让村民在吟诵经典、唱响旋律中练口语、展风采;和田地区妇联开展“家庭齐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展示活动,以家庭为单位树榜样,激发群众学习热情,推动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线上教学数字赋能
“过去,好多姐妹国家通用语言基础弱,出门办事说不明白,想学技术,培训又听不懂。如今掌握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子越过越顺!”伽师县克孜勒博依镇恰瓦拉村妇联主席阿扎提姑·阿布力米提,是“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的首批受益者。通过线上学习,她不仅提升了工作能力,之后更是继续深造,考取了新疆开放大学教育类专科文凭,成为村里的“学习榜样”。如今,她牵头建了互助答疑群,学员们课上遇难题,都愿意找这位“学姐”请教,“大家你追我赶,谁也不愿掉队。”
在阿克陶县加马铁热克乡,村民米仁沙·沙德尔同样受益匪浅,“不用担心基础差,不用愁没时间,更不怕学了用不上。”米仁沙·沙德尔坚持每晚九点与家人一起参加线上学习。如今,她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并从家庭妇女发展成一名厨师,获得了稳定收入。
这份“随时学、随地学”的便利,源自新疆妇联针对农村妇女的生活与工作节奏,借助数字技术打造的线上课程。课程突破时空限制,让农牧区妇女能够灵活利用农闲、睡前等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课程从拼音、常用词起步,内容紧扣农村生活实际,买菜砍价、科学育儿、农技指导等高频场景全覆盖,还巧妙融入春节贴春联、中秋赏明月等传统节日知识,让妇女在学语言的同时,读懂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今年,“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项目线上培训覆盖5500名农牧区妇女,通过6个月系统学习,帮助各族妇女实现从“能开口”到“善运用”的跨越。
语言赋能就业创业
“8月农忙时,我回到喀什帮老板做翻译卖西梅,一下就挣了8000元!”伽师县米夏乡英巴格村的如孜古力·艾尼瓦尔打扮精致、自信满满。2024年参加“石榴花”培训后,能说一口流利的国家通用语言的如孜古力·艾尼瓦尔,年底便和丈夫携手奔赴上海打拼。丈夫做厨师月入8000元,她做服务员月挣4500元。如今,夫妻俩还在村里经营着一家电器店,日子越过越红火。“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是我的‘金钥匙’,帮我打开了致富门!”如孜古力·艾尼瓦尔笑着感慨道。
为了让“会说”变成“会用”,新疆妇联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和妇女需求,开展农村“靓发屋”提升改造项目受益人技能提升培训、“石榴花·巾帼电商”培训、“石榴花·绣美新疆”刺绣骨干培训等技能培训,让妇女既“会说话”,又“有本事”。
在吐鲁番,不少妇女通过培训,成了乡村旅游讲解员,能向全国游客流畅介绍葡萄沟的民俗、火焰山的传说,游客满意度高了,收入也涨了;在阿克苏,妇女们凭借普通话优势和电商技能,把本地的苹果、核桃销往全国,让“疆果”走出了天山;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姐妹们将民族刺绣、木雕等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结合,通过线上平台把手工艺品卖到了国内外……
新疆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榴花”农村妇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不仅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天山南北落地生根,更让各族妇女在学习中收获了自信与本领,从“家庭主妇”变身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她们带动邻里共同发展,推动家乡产业升级,用“她力量”让乡村经济更有活力,让乡村文化更有温度,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女性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