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产业链+”模式实践路径

□ 陈伟杰

  □ 陈伟杰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新领域建立妇联组织的力度,实现全覆盖”的重要指示精神,湖北省妇联周密部署,多方联动,广泛动员,围绕湖北省委推进全省十大重点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省这一重点,探索出紧密围绕产业链拓展“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的湖北模式。

  一、实践路径与成效总结

  (一)坚持党建引领,部门协同,构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格局

  湖北省委将“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实行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各级妇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争取党委支持转化为推进改革的强大动能。2025年,湖北省把“全省‘三新’领域妇女工作拓面增效改革”列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由省委深改办牵头推进、一体督办,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和改革办抓妇联改革的主体责任。省妇联与省委社会工作部等联合下发“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全覆盖实施方案,与两新工委成员单位建立推进“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协同工作机制,明确目标,夯实责任,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在省级层面,省妇联分别联合省委网信办和省邮政管理局率先在全国成立省互联网行业妇联、省快递行业妇联;市州妇联在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家政等战线新建一批行业妇联,充分彰显妇联“我要建、我会建、我能建”的主体担当。

  (二)以产业链为突破口,多元并举,形成“三新”领域妇联组织特色模式

  各市州妇联按照产业为要、需求导向、分类施策、灵活组建,根据各地产业优势,因势利导,探索建立“三新”领域妇联组织架构。宜昌市秭归县、潜江市、黄冈市蕲春县、恩施州等地经过摸索,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做法。

  1.产业链矩阵模式

  秭归县和恩施州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横向扩展,另一方面自上而下贯通各个组织层级,形成产业链矩阵模式。

  秭归县是中国脐橙之乡,产业规模40万亩,产量近80万吨。全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人口从事脐橙相关产业,电商、分拣包装、直播带货等端口女性从业者占比超60%。县妇联以脐橙产业为抓手,拓展妇联组织,打通种植端—加工端—营销端全链条,附带辅助链,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124”组织体系,“1”指党建引领、“2”指产业链辅助链双链共融、“4”指县—乡镇/片区—村—户四级贯通。

  恩施州妇联瞄准本地优势茶产业,统筹各县市妇联,通过职能部门牵引、链主企业带动、产业基地集聚推进茶产业链妇联组织建设,以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在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全链条建立妇联近百个,形成“州—县—企业”三级妇联组织体系。

  2.产业链平台模式

  潜江市和蕲春县一方面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组建妇联,另一方面突出龙头企业或行业协会的吸纳作用,以其为平台自上而下建立次级组织,覆盖广大妇女员工。

  针对潜江小龙虾产业飞速发展、广大妇女深度参与的情况,市妇联通过在龙头企业成立妇联,推动虾稻产业链上建起多个妇联组织,将大批从事虾稻产业的巾帼致富带头人、金融机构女职工、水产部门女技术人员吸纳为妇联执委,并在虾稻产业集中片区沿链建立虾嫂妇女小组、打造虾嫂之家。

  蕲春县对蕲艾种植、加工、销售及相关业态进行全链条梳理,根据实际条件,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区域建等方式,从“点线链”推进。“点”上突破,即在龙头企业单独成立妇联;“线”上延伸,即在种植、加工、服务端的市场主体中成立妇联;“链”上融合,即成立蕲艾产业协会妇联,将第一、二、三产业女性工作者汇聚成发展合力,形成“妇联+企业+合作社+女性”协同机制,在各成员中同步建成妇女微家。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涉艾企业妇联全覆盖。

  (三)依托产业链组织架构,凸显成效,实现赋能与服务齐头并进

  通过“三新”领域妇联实现赋能,实现促进妇女和产业双发展的局面。

  一是平台赋能。蕲春县蕲艾产业协会妇联为女性从业者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从蕲艾品种培育到电商营销,从健康产业发展到文旅融合创新,助推蕲艾产业蓬勃发展。

  二是培训赋能。秭归县“三新”妇联联合农业农村局妇委会、职校妇联开展多场次脐橙产业社会化服务技能培训和技能大比武,提升乡村妇女人才服务产业技能。潜江市各级妇联积极举办虾稻养殖、电商基础知识等各类培训,提升“虾嫂”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恩施,茶产业妇女微家发挥重要作用,持续开展茶叶加工、电商销售推广培训。蕲春依托农广校、职校、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上布点“巾帼学堂”,开展茶叶、艾灸、电商、无人机等技能培训。

  三是金融赋能。省妇联与银行、担保公司等推出“巾帼创业贷”,对“三新”领域女性开展授信贷款、财政贴息;蕲春县发放500万元贴息贷款,撬动社会资本2100万元。

  四是文化赋能。秭归县打造“屈幺姑”“艾大姐”“虾嫂”等系列IP,通过故事化短视频、直播溯源、非遗手作体验,把产品故事、妇女故事、地域文化融合传播。

  二、提升方向与策略优化

  首先,坚持党建带妇建。“三新”领域人员具有数量庞大、结构复杂、种类多样、流动性大等特点,开展工作往往涉及多个相关职能部门。从全省角度看,“三新”领域妇联工作已建立党建带妇建的大格局,各地妇联在开展工作时,可以此为契机,继续争取本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发文部署工作,为该工作注入持久动力。

  其次,继续加大组织覆盖力度。“三新”领域有大量从事个体化、网络化职业的妇女群众,如网络主播、线上平台家政工等,摸清基本信息、获取有效数据难度较大。各地妇联可通过服务先行、项目引导的策略,一方面,从园区、平台入手造福从业妇女,逐步赢得信任,由点到面建立联系,另一方面,可筹措经费设立“巾帼项目池”,投放给已建妇联组织,使建妇联能让妇女受益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扩展“三新”组织建设铺路。

  再次,加强推广各地组织建设与运作先进经验。调研显示,产业妇联建成后可提升办事效率,妇女从业者与协会、政府间的信息传达渠道也更为畅通,这种通过建立妇联组织打通交流堵点、激发组织活力的经验值得推广。建议各地多开展跨区“三新”领域妇联交流,共享激活组织运作机制的妙方。

  最后,进一步加强妇联干部能力提升与师资建设。目前,在“三新”领域妇联组织中,不少妇联干部对政策的敏感性和解读能力、对妇联组织的认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且本地围绕产业链建妇联的特色也对培训师资了解产业知识、把握产业需求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各地妇联大力挖掘优质师资,建立对“三新”领域与政府、妇联工作都精通的专家库,以复合型师资培育复合型人才。

  (作者系中华女子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教授。该文章是《中国妇运》与中华女子学院妇女发展学院联合调研项目成果)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3湖北“三新”领域妇联组织建设“产业链+”模式实践路径 □ 陈伟杰2025-10-27 2 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