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

数智赋能 绘就妇女发展新图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舒帆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舒帆 发自北京 2025年10月25日,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共同主办的“北京+30:数字转型与妇女发展的中国探索、实践与经验”学术研讨会在京举办。本次研讨会是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以及峰会主席声明的重要行动,汇聚了来自政府研究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互联网科技企业及基层妇联组织的百余位代表参会。

  与会者认为,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女性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和峰会主席声明,为“十五五”期间推动妇女成为数字变革的参与者、受益者和引领者,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供了路径。

  论坛主旨发言围绕数智赋能妇女和女童的实践、性别数字鸿沟维度及对策、女性网民参与状况、新经济形态中的性别平等、媒介与妇女赋权等议题展开。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部长邰烈虹介绍了数字时代中国推动妇女和女童发展取得的成就。她指出,面向未来要“锚定数字赋能妇女和女童发展的核心目标,重点落实政策、培训、产业、平台四个赋能”。中国互联网信息传播中心副主任张晓用最新数据展现了中国女性网民在数字化浪潮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截至2025年6月,中国女性网民规模达5.56亿,普及率80.7%,首次超过男性。女性不仅在规模上实现“领跑”,其网络应用也从社交娱乐延伸至内容创作、经济参与等多维度,成为数字生态的重要构建者。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部副总裁王晓晶分享了“数字木兰”计划的探索实践,该计划通过“数字保障”“数字金融”“数字就业”和“数字素养”四个维度为女性构筑发展韧性。

  论坛全方位讨论了数字时代妇女发展面临的挑战。浙江传媒学院院长韦路以全球视野深入剖析了性别数字鸿沟的多维挑战。他提出,数字鸿沟已从传统的“接入沟”延伸至“使用沟”和“驯化沟”,并对女性个体发展和社会公平造成深远影响,建议从政策干预、技术普惠、教育革新、社会协同四个层面系统应对,构建普惠包容的数字未来。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明潇研究发现,“女性在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就业者占比仅为32%,在工程领域占比为20%,在云计算方面仅为14%。”她呼吁更多政策引导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女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创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卜卫通过回顾北京世妇会30年来女性与媒介的五个传承、三个再出发与一个研究案例呈现出的四个创新,强调超越技术中心论与技术中立论,以人为中心发挥妇女作用,消除技术生成和普及中的性别偏见,将数字素养提升作为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重要路径。

  专题研讨聚焦“互联网企业的性别友好措施与实践”“妇联组织的实践与中国经验”两大议题,多位互联网企业代表,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贵州省黔东南州妇联、广东省中山市横栏镇妇联等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为数智赋能妇女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和最新实践探索。

  学术工作坊设置四个平行论坛,议题涵盖“数字技术、性别与乡村发展”“媒介/平台中的性别再现与互动研究”“数字(平台)经济与性别平等”“人工智能伦理与性别治理”。学者们从民宿管家、乡村女网红、平台女工、县域数字零工、女大学生博主等多个群体切入,揭示了数字技术对女性劳动、身份与关系的重塑,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治理、算法偏见、数字反哺、网络传销等前沿议题,呈现了一幅复杂而鲜活的数字时代中国女性发展图景。

  多位与会者指出,在数字时代,科技赋能妇女发展已成为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进步的重要路径。会议主办方表示,依托政策扶持、平台助力、技能培养及公益推动,我们正在打造一个多维度协同运作的支持体系,共同培育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释放女性在数字经济中的潜力与活力,从而助力女性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实现人生价值,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不可或缺的“她力量”。

中国妇女报妇女工作 4数智赋能 绘就妇女发展新图景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高舒帆2025-10-29 2 2025年10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