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展演现场。
主办方供图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党柏峰
□ 时维维
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圣地秋浓,果满枝头。深秋的陕西延安,一缕金色暖阳为黄土高原镀上金边,红彤彤的苹果压弯了枝头。田埂间的果香与村落里的笑语交织,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也弥漫着文明的芬芳。
10月29日至30日,以“文明,让乡村更美好”为主题的中国文明乡风大会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基层干部、农民代表与文化工作者齐聚一堂,共话乡村文明培育的实践路径,见证和美乡村的华丽蝶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村BA”燃动新风尚:黄土高原上的激情与欢腾
10月28日晚,延安新区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灯火璀璨、人声鼎沸,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群众体育交流活动在此火热开赛。聚光灯下,全国“村BA”冠军福建晋江队与“村BA”民星队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球员们身着特色队服,在球场上灵活穿梭、默契配合,抢断、传球、起跳、投篮,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与激情。篮球应声入网的瞬间,观众席上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荧光棒挥舞如流动的星河。
“特意带孩子来感受这份热闹!比赛打得太精彩了,这才是乡村体育该有的精气神!”延安市民马女士抱着孩子,脸上写满激动。巩晓彬、郑海霞、焦健等篮球名家的现场指导与点评,更为这场乡村赛事增添光彩。
比赛间隙,“乡韵欢腾·全国和美乡村文艺展演”精彩接档:空竹表演《秦风竹韵》中,艺人手中空竹翻飞盘旋,彩绸划出优美弧线;民俗演出《桐子花开春风俏》里,演员们身着艳丽服饰,舞姿灵动如春日蝶舞;陕西非遗《安塞腰鼓》震撼登场,鼓手们甩动红绸,鼓声震天,敲出了黄土高原的豪迈与奔放。农民兄弟乐队唱响《映山红》《南泥湾》,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村字号”主题曲《乡村力量》更是唱出了新时代农民的自信与昂扬。
赛场上的呐喊、舞台上的欢腾,点燃的不仅是体育与文艺的激情,更是文明乡风的星火。这星火,正随陕北秋风,吹遍千村万户,点亮乡村振兴的精神夜空。
文艺赋美振兴路:舞台上的新风与深情
锣鼓铿锵催奋进,欢歌笑语颂新风。10月29日下午,延安大剧院内座无虚席、暖意融融。随着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悠扬旋律响起,配合欢快的陕北秧歌,全国移风易俗优秀文艺节目集中展演正式拉开帷幕。15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轮番登台,歌舞、小品、戏曲、曲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乡村文明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歌舞小品《婚事新办》以幽默诙谐的剧情,讲述了村民摒弃高价彩礼、践行简约婚礼的故事;赣南采茶小戏《彩礼风波》聚焦乡村婚俗改革,传递“爱情无价、节俭光荣”的新风尚;吕剧小戏《老牛嫁女》、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京剧小戏《婚姻大事》,个个紧扣婚姻家庭主题,用生动情节引导观众树立文明婚育观念。
当宁夏中卫市大战场镇红宝村合唱团唱起“红艳艳的太阳宁夏川,红丢丢的枸杞亮人眼……”,真挚质朴的歌声瞬间打动全场,掌声经久不息。这支由农民组成的合唱团,成员们清晨5点便下地掰玉米,8点简单用餐后准时排练,晚上回家还自发加练。“我们想让全国观众听听,农民的歌声有多亮,日子有多甜!”合唱团指导老师李震宏的话语朴实而深情。
一曲曲赞歌,一幕幕短剧,用文艺的力量为乡村赋能,让文明新风如春雨般滋润人心,为和美乡村筑牢精神根基。
文明传承乡土情:指尖上的非遗与新生
千年农耕文明积淀,万种乡土文化流芳。家风家训、农事节庆、农谚歌谣、传统村落……这些珍贵的农村文化遗产,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纽带,是乡村文明的鲜活载体。
10月30日上午,中国文明乡风大会“保护传承农村文化遗产”分会场活动在延安文艺纪念馆举行。活动以“守护乡村根脉 绽放时代华彩”为主题,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地方政府代表、专家学者与乡土文化能人齐聚一堂,围绕乡土文化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深入研讨,探索农村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
“大家看,这面花作品展现的是咱洛川‘新农人’苹果丰收后直播带货的场景!”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洛川面花传承人雷小梅捧着自己的作品,满脸自豪地介绍。她手中的面花色彩鲜艳、造型逼真,果农们忙碌的身影、直播间的热闹场景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门手艺是我妈教我的,现在我要把它传给更多人!”雷小梅话语质朴却饱含深情,“在省妇联的支持下,我经常给村里的妇女姐妹们做培训,让她们农闲时能靠这门手艺增收,也让面花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从面花刺绣到剪纸编织,从民俗表演到农耕技艺,这些扎根乡土的文化遗产,正在传承中创新,在保护中发展。通过系统性保护与创新性开发,农文旅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农民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充分激发,乡村文化的内生活力正持续迸发。
“文明,让乡村更美好”,这不仅是大会的主题,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实践。如今,文明乡风如晨露般浸润着华夏乡野,让一个个村落焕发新颜。未来,在文明新风的持续滋养下,广袤乡村必将铺展开更加绚丽的时代画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源源不断的乡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