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风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风

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是我们的传家宝


    ■ 彭辰阳

    父亲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和淮海、渡江两大战役的老兵。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我们发现了1948年他在淮海战役中的入党志愿书、解放军臂章、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纪念章、印有“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毛巾……入党志愿书纸质已泛黄变脆,只比巴掌大,表格是手绘的。支部介绍人意见栏内“战斗勇敢”四个字清晰可见,还有部队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意入党,候补期三个月”的签字和红印章,背面有入党介绍人3个月后向上级党组织出具的“我支部召开支部大会大家同意该同志转为正式党员”的证明。

    父亲1946年参军,他的复员证上显示参加战斗70余次,负过伤立过功,当过班长,代理过排长,1953年复员回乡务农。

    父亲在世时,对我们讲得最多的就是,“我们家祖辈不识字,是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下江山,劳动人民才能当家做主人,你们兄弟姐妹才能读书,有的还成为国家干部。你们永远不要忘记党的恩情,不要忘记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当上国家干部的要永远眼不贪、嘴不馋、手不伸,当老百姓的也要守本分,堂堂正正做人。”父亲去世后,我们子女的挽联是:“投身军旅战淮海渡长江九死一生不居功,复员回乡当农民务桑麻永葆本色传家风。” 

    父亲的入党志愿书为什么那么小又在他本人身上?我们后来找到他健在的老战友得知,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找一张纸十分困难;战争中保管资料的党员干部随时有可能牺牲或资料遗失,自身携带,随时可以向组织证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过组织生活;最主要是火线入党,志愿书还没来得及交给连队,就又投入了战斗……我们党从诞生到建立新中国,无数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革命理想高于天!

    重回战斗过的地方,是父亲的遗愿。2015年,我专程到徐州参观瞻仰淮海战役纪念馆和纪念塔,目睹一件件实物、一幅幅浮雕,我仿佛又看到了当年老百姓车轮滚滚支援前线,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又听到了攻打碾庄圩的炮声、聚歼敌人于双堆集的呐喊……再一次震撼我的心灵。

    近日,我又取出父亲的入党志愿书展示给亲友和儿孙们,讲述2015年到徐州参观的所见所闻,唤起了更多红色记忆。尘封了73年的入党志愿书仿佛在静静地向人们讲述那一场场惨烈无比的战争,再次让更多的人看到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血与火的斗争,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不易。父亲73年前的入党志愿书,永远是我们的传家宝。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