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主张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主张

打破“信息茧房”,拥抱多彩人生


    小丽/画

    互联网为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如今的算法却编织了一个个“信息茧房”。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宛如回音壁一样不断地重复那些悦耳的声音。然而,这种舒适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偏见、撕裂与注意力的分散。走出“信息茧房”,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世界观,这样才能拥抱真实多彩的人生。    

    ■ 胡杨

    上周六一早,打开手机就看到一条申请添加好友的留言:“连岳是连岳,您是您,我确实不喜欢他,可我很喜欢您啊,君子和而不同。”这是前一天刚被我删除的上海女友努努发来的,当时我立刻恢复她为好友。

    良性交流让友谊的小船没有翻

    努努是当年我办杂志时的一个上海作者,相识已有15年了。前些天,努努接连发了几条“声讨”作家连岳的朋友圈,而连岳的公号文章我几乎每天都看,也经常转发,感觉那里就是我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所以我忍不住留言道:“我很喜欢连岳,也同意他的大部分观点。连岳每天都在回答大家的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你不需要,但不等于别人不需要啊。”

    马上我就看到了努努的回复:“这种大V会误导他人。他说话出尔反尔;明明在国外却谎称自己在国内;他自己是丁克却劝年轻人多生孩子……”我反驳说:“每次看他公号下的留言,我怎么看到的都是从烦恼中解脱、‘上岸’的人呢?”我还发给努努庄子《寓言》里的一段话:“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始时所是,卒而非之,未知今之所谓是之非五十九非也。”我说:“你看,就连孔子也是多变的啊。”

    努努又发来长篇累牍的所谓“罪证”,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我一气之下就把她删除了。现在她主动“求和”,我也就添加了。那天早晨我们深聊了2个多小时,这种良性互动的结果是:我理解她了。因为前段时间的上海封控,让很多人积攒了太多负面情绪,尤其是闭门在家整天泡在网上被各种信息裹挟,于是原本温文尔雅的努努也炼成了“火药桶”。

    后来我又推荐努努看《为了资讯,暂停人生?》一文,她回复道:“不停接收信息是出于恐惧,接收过多就容易失去控制跌进信息漩涡里。心理学上有种说法,愤怒也是一种自我攻击,是心理能量失衡……”

    沟通,是情感的纽带;沟通,是通向友谊的桥梁。经过良性沟通,很高兴我和努努这艘友谊的小船没有翻,而且还更进一步了解了彼此。

    不要为了资讯暂停自己的人生

    如今,网络世界三天两头就会上演一场争论,围绕着热点事件总有对立两方吵得不可开交,大家都觉得自己代表的是事实和正义。比如,最近司马南与莫言粉丝之间的争论也甚嚣尘上。今年俄乌战争爆发时,我朋友圈里也立刻剑拔弩张,我删除了一个特别爱发负面信息的大学同学,自己也被一个女友给删了。这些事情让我反思:信息传播的飞速发展让我们更多地“看见世界”,同时也容易落入“信息茧房”的陷阱。

    “信息茧房”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凯斯·R·桑斯坦教授提出的,是指在信息传播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或使自己愉悦舒服的东西,久而久之便会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在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其实,这也属于一种作茧自缚。

    事实上,如今的大数据可以轻易过滤掉我们不熟悉、不认同、不喜欢的内容,让我们耳闻目睹的都是自己想看或认同的观点,算法迎合我们、给我们“投喂”相似内容,让我们越来越听不到异己的声音、不愿接受不同观点,最后丧失了解真相的能力。

    阿兰·德波顿在《为了资讯,暂停人生?》中写道:“资讯的飞速传播在不知不觉中摧毁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人们为了资讯,暂停自己的人生……我们时不时地会中断手头的各种事务,开始查阅新闻,生怕错过了什么。很多人不知不觉每天为新闻资讯而走火入魔,还有一些人时刻都准备着捍卫自己的观点。其实,这都是没有独立的人生追求和目标导致的结果。我们不停检索新闻最大原因乃是惧怕心理以及自我逃避……查阅新闻就像把一枚海贝贴在耳边,任由全人类的咆哮将自己淹没……”

    互联网给我们制造了一个信息海洋,但如今的算法却编织了一个个“信息茧房”。每个人看自己想看的,听自己想听的,宛如回音壁一样不断地重复那些悦耳的声音。然而,这种舒适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偏见、撕裂与注意力的分散。

    所以,对“信息茧房”,我们必须保持警惕,拒绝做“信息偏食者”,特别是多从主流媒体平台获取和印证信息,防止偏听偏信、一叶障目。

    走出“信息茧房”,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逐步构建属于自己的完整世界观,这样才能拥抱真实多彩的人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