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我的婚礼我做主” 年轻一代推崇回乡结婚

新时代 新农村 新婚礼

让阳光麦浪、鲜花草木成为爱情的见证


    ▲ 小红书用户@原来是圈圈自己DIY的农村复古婚礼现场

    ▲ 小红书用户@是甜小酥啊自己DIY的白绿色系婚礼现场

    打破传统婚俗的束缚,追求个性和创意的新式农村婚礼,不仅反映出农村破旧立新的变化,更折射出新农人,包括年轻一辈和父母一辈,在喜事新办、简办婚庆观念上发生的根本转变,传递出对婚俗新风尚的认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肖婷

    简单的一块草坪、一片麦田,自家屋前的院子,只要用心布置,农村婚礼也可以很时尚,仪式感满满。不起眼的牛羊,增加了婚礼的童话氛围,家里那些承载着历史的老物件,还能成为流淌在回忆里的美好时光,回味悠长。

    如今的农村新婚礼,时尚又有“面儿”,省钱又有仪式感,正成为当下扎根城市的年轻人回家乡办婚礼的新选择。

    打破传统 摆脱“土味”标签

    婚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从20世纪70年代的“三转一响”到80年代的“冰箱、电视、洗衣机”到90年代的组合家具配彩电、音响、影碟机,再到近年的房子、车子和存款。

    《社会科学报》的调研显示,自1978年以来,由订婚花费、婚宴花费、彩礼花费和婚房花费四方面所构成的结婚总花费呈绝对上涨趋势。2010~2015年,这一数据高达40326.14元,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初,两者相差153倍。

    随着婚嫁产业的消费升级,无论是城市青年还是农村青年,在面对结婚所需的高昂花费时望而却步,“天价彩礼”、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风气,让婚礼成为“甜蜜的负担”。增加了年轻人婚育成本,也让父母不堪重负。

    如何打破婚嫁陋习?引导群众自觉“为爱减负”?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聚焦农村“移风易俗”,要求治理婚丧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引发广泛关注。

    2020年5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婚俗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深入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整治“天价彩礼”、铺张浪费、低俗婚闹、随礼攀比等不正之风。

    2021年4月和9月,民政部公布了两批共32个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倡导“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婚恋理念,推动试验区出台遏制天价彩礼、遏制大操大办、遏制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

    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婚嫁习俗的束缚,避免因互相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风气造成“甜蜜的负担”;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婚礼的要求也不断更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是在城市扎根、回乡举办婚礼的年轻群体,他们正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传统,简化流程、摆脱“土味”标签,重新定义着新时代的农村婚礼:把家里的前院后院、村里的草坪麦田,变成浪漫婚礼现场;让阳光麦浪、鲜花草木成为爱情的见证者。

    婚礼结束,他们还会把花费千元、简约又不失浪漫的“梦中婚礼”通过社交平台分享给更多的年轻人,传递新时代农村婚礼的移风易俗新风尚。

    自己的婚礼自己做主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婚礼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在婚礼形式上,他们不再追求排场和面子,而是讲究个性和格调。

    “这场婚礼,就是我创作的艺术品。”回想起自己一手操办的农村婚礼,张女士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张女士在北京工作,两年前,面对农村传统婚礼习俗中的在院子里磕头、全村人围观的方式,张女士和丈夫选择了拒绝。

    张女士一直憧憬能举办一场自己梦中的婚礼,可是,想到并不宽裕的现实困境,她有点退缩了。张女士的母亲和她自己的闺蜜却一直劝说,鼓励她不要放弃向往已久的婚礼。

    在小红书上看了各种结婚形式后,张女士决定在农村给自己办一场西式的农村婚礼。对于这个想法,张女士的丈夫心存疑虑。“我觉得她一个人怎么能办成呢,又不是专业的。”但出于对妻子的支持,他选择信任妻子。张女士认真且有条不紊地筹备着这场期待已久的新式农村婚礼。

    婚礼当天,张女士身为新娘,并没有如传统方式那样在婚礼上接受大家的祝福,反而站在台上,像一个总导演指挥全场运转。“我真的不像结婚,脑子里想着音乐该切换了,我拿着话筒在舞台上喊司仪注意接待。”即便这么忙,张女士丝毫没感到疲惫。

    这场别开生面新鲜感十足的婚礼,刷新了家人及村里人对新式农村婚礼理念的认知。而她本人,在婚后也很开心地将自己DIY的这场新式农村婚礼笔记分享到小红书,目前已有超过30万人观看,不少网友在网上留言夸赞张女士,并表示要在自己婚礼的时候“抄作业”。

    和张女士一样,远在杭州的婚礼策划师大黄,凭着自己的创意和经验,以自己的婚礼改变了客人们对农村婚礼的刻板印象。

    在大黄湖州老家举办的这场新式农村婚礼上,中式庭院里,暖色系衔环搭配青花瓷花器,既有敬茶、盖红盖头等中式传统婚俗又有西式婚礼的简约。

    这场新颖独特、不失传统婚俗又时尚的新式农村婚礼,诠释着爱情的浪漫。看到大家对自己的婚礼赞不绝口,大黄特别骄傲,她说:“对于农村,很多年轻人存在过度的刻板印象和抗拒心理,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大家还是乐于看到更美的婚礼,我们也能体验更舒心的仪式”。

    只花费千元就能布置一场婚礼,浪漫却丝毫不打折扣。“人生不应该留遗憾。”由于受场地限制,谭女士一直想要的草地婚礼或稻田婚礼终未能实现,于是,她决定在老家楼顶举行婚礼。她先是和丈夫一起策划布置,后来公公婆婆也加入进来,帮忙搭架子、搭背景布,全家人一起完成了这场花费不到2000元的复古楼顶主题婚礼。

    在这场婚礼策划和结婚过程中,谭女士有很大的自主权。她和丈夫订婚前,就确认过婚礼形式不会有婚闹等陋习。“彩礼的确定,也是我们两人商量,双方爸妈没有拉扯。”

    至于在楼顶举办婚礼这件事,谭女士的公公婆婆事先完全不知情,在他们开始在楼顶布置现场后,公公婆婆为儿媳的这个想法点赞,“挺好的,以后还可以在楼顶晒太阳休闲一下”。

    最终,花费不到2000元的楼顶婚礼,收获了同村人的夸赞,也成了同村婚礼的标杆。回忆起当时自己办这场婚礼的初衷,谭女士说:“婚礼在农村还是城市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办出彩,要很酷。大多数人排斥的不是农村,而是农村婚庆的奇葩配色,以及各种低俗的婚闹。”

    尽管新式农村婚礼实践起步不久,但年轻人举办的一场场小而精、新而美的新式农村婚礼已被越来越多的新农村所接受和支持。

    农村新式婚礼备受年轻人的推崇和喜爱。从现实意义来讲,这种形式节省开支、杜绝了攀比,能有效带动引导和推动乡村移风易俗、婚俗改革取得更大成效,而且对深入推进乡村振兴也具有积极意义。

    如何看待新型农村婚礼出圈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张女士、大黄、谭女士一样,正重新定义着农村婚礼,改变着人们对此“土味”十足的刻板印象。

    打破传统婚俗的束缚,追求个性和创意的新式农村婚礼,不仅反映出农村破旧立新的变化,更折射出新农人,包括年轻一辈和父母一辈,在喜事新办、简办婚庆观念上发生的根本转变,传递出对婚俗新风尚的认可。

    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杨华教授认为,新型农村婚礼反映了社会的整体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农村婚礼由过去的众人之事变成夫妻两个人的事情,婚礼决定权由父母向年轻人发生了转移,尤其是东北和四川地区,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个体性凸显,年轻人拥有个性化婚礼形式的决定权;三是城市新思想促成了农村新规则的产生。

    “传统的农村婚礼是社会结构性的力量,是一种集体意志的体现,每个人都陷入高彩礼、铺张浪费的困境之中。”杨教授认为,当拥有决定权的年轻人,给农村婚礼带来了新思想、新方法,这种固有的传统结构也就随之改变了。新式农村婚礼让参与婚礼的每个人都高兴,老一辈也开心,实现多赢。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