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栏目: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版面: 发展周刊·乡村振兴

“柿”业成链

——探访梨园村“番茄小镇”的成长之路


    ▲ 小女孩在梨园村大棚内采摘西红柿。

    ▲ 梨园村的大棚内,火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村民在忙着将西红柿装筐。均为受访者供图

    从露天种植到大棚种植、建标准化日光温棚,形成集培训、采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西红柿产业链;从专业种植能手、经纪人,到“80后”“90后”新农人,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用近20年时间走出一条西红柿创富之路。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崔安琪

    一个个蔬菜大棚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井然有序;大棚内,或火红、或碧绿的西红柿垂在枝头,村民在其中俯身忙碌着;大棚外面的平坦道路上,抱着满筐西红柿的村民、载满西红柿的汽车穿梭不停……初春时节,走进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韩陵镇梨园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仿佛走进西红柿的“海洋”。

    曾经经济滞后的窘境

    梨园村曾因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处于经济贫困的窘境。2012年,全村有贫困人口305人。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村“两委”多方寻找项目,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多次到河南内黄、山东寿光等地外出学习,在市场中摸爬滚打。

    “梨园村的土壤气候适合种植大棚西红柿,一年两季的大棚西红柿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时间又恰好处在北菜下市后、南菜上市前的空档期,销路顺畅,收益稳定。村‘两委’经过商议,决定以党员为骨干,带领部分群众把大棚西红柿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韩陵镇党委副书记张庆芳告诉记者。西红柿成为梨园村走向乡村振兴大门的“钥匙”,当时初步构建的生产雏形,为今天梨园村西红柿产业兴旺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5年,党员李有林第一个把露天种植改为塑料大棚种植西红柿,这成为全村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但仅凭一腔热血,只为大棚穿上了“衣服”,没有深层次的资金、技术改善,许多村民还是在外打零工,西红柿种植未成规模。

    新思路助力“柿”业发展

    村“两委”在提升改造道路、饮水、供电、通讯、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努力发展西红柿产业,坚持“支部建强产业链、党员聚集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新建了制冰厂、交易市场、测土配方肥加工厂等配套设施,形成集培训、采购、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完整西红柿产业链。在技术培训方面,与多家企业、院校联合,其中与安阳县职业中专合作,开设3期职业农民培训班,累计培养职业农民150人。“柿”业发展也得到了市县两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鼓励,不仅安排农业项目资金,还派出专家手把手“传帮带”。

    2020年,梨园西红柿交易市场建成后,全国各地客商云集,村“两委”通过收集信息发现,温棚西红柿一般比冷棚西红柿提前上市约1个月左右,亩均增加收入3000元左右。村党支部决定实施“冷改温”工程,推进大棚更新换代,争取衔接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90万元,新建日光温棚28栋。其中,河南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梨园)是安阳县委组织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50万元,新建标准化日光温棚2栋,主要是西红柿育苗,每年育两季苗共200万株,供应本村及周边村的西红柿种植户,每年可上缴村集体收入4万元。记者走访看到,试点项目大棚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操控、实时监测。种植大户王书亮说:“通过每个棚错开时间点的方式种植,可以实现全年西红柿采收。”道路通了、资金有了、技术精了,梨园村产业迭代升级势不可挡。

    同年,村“两委”在市农业农村局指导下,整合主要专业合作社,成立全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目前全村14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部由党员牵头成立或以党员为骨干。合作社吸纳全村70%的群众参与到西红柿产业中来,梨园村成为远近闻名的西红柿专业村。2022年,全村年产西红柿5000万斤,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

    妇女积极参与“柿”业

    据韩陵镇党委书记马姝玮介绍,在全镇的西红柿产业从业者中,女性约占一半,很多大棚都是夫妻二人共同经营,妇女在这里顶起了“半边天”。西红柿产业为妇女带来创业机遇和就近工作机会。记者走访看到,许多妇女都带着“装备”,扎根棚内,神情认真、动作敏捷,一干就是几个小时。

    2017年,张秀英还是村里的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度日。在看到村里西红柿产业发展的红火景象后,她决心抓住好政策的机会,通过银行办理小额扶贫贷款3万元,新建了3亩大棚。村合作社免费为其提供种苗,指导她种植西红柿,积极协调,上门提供技术服务。经过合作社的帮助和她自身的不断努力,2019年,张秀英成功脱贫。村民李会英也表示,在村里西红柿技术发展之后,自己不用出去打工了,在村里也能挣钱,同时还可以照顾老人,是件好事。

    人才回流梨园村

    在梨园村,一种新型职业——“西红柿经纪人”颇受欢迎。他们走出梨园,走出安阳,走出河南,在全国大市场中寻找商机,掌握行情,联系客商,打开销路。数年下来,“西红柿经纪人”基本摸清了全国西红柿产销格局、时间窗口、物流规律、市场走势等关键情况,并反馈指导生产,推动梨园西红柿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实现了产销两旺。之前因为贫穷,梨园村年轻人多外出打工谋生,随着西红柿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选择回家,成为新型农民,加入“柿”业发展中来。“产业留住了人才,人才又滋养了产业。”谈起梨园村的人才回流,马姝玮的脸上满是骄傲。

    “我的客户来自新疆、内蒙古、宁夏、上海……”西红柿经纪人王书彬说道,“我会跑全国各地找市场,生意最好的时候可以一年赚20万元。”像王书彬一样的“经纪人”,梨园村还有30余个。未来,王书彬除了要继续保持自己作为“西红柿经纪人”的拔尖收益,还要多种植大棚。对之后的生活,他充满希望。

    马姝玮表示,梨园村甜蜜“柿”业发展到今天,除了抓住了国家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以及各级政府因地制宜政策支持的机遇,更是因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勤劳善良的村民的共同努力。村民才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番茄小镇”梨园村西红柿种植产业发展近20年,一代人老去、一代人快速成长,而今天梨园村的大棚里到处是“80后”“90后”的新农人身影,“他们带着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给我们展示着真正的‘乡村振兴’。”马姝玮的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神情。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