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视点评论 PDF版下载

栏目:新闻壹段评

版面: 视点评论

新闻壹段评


    规范外卖打包费还应打好“组合拳”

    近日,肯德基部分门店收取外卖打包费被广泛关注,由此引发了消费者对外卖打包费标准不一、收费不透明等问题的热议。“5块钱的饭,打包费就要3块钱”“点了三个串,被收了6块钱打包费”,不少网友感叹:藏在支付页面的外卖打包费,何尝不是一种“刺客”?外卖打包费价格究竟是谁来定?能否建立统一标准?

    外卖收取打包费,虽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过高、过乱、过多的收费,显然已经超出了消费者的接受范围。为治理这一乱象,要打好“组合拳”。首先,监管部门要建立健全外卖平台商品和服务监管机制,完善收费项目及价格监督检查制度。其次,外卖平台应完善外卖打包费定价机制,明确收取范围、方式、标准等,加强对商家的规范引导,杜绝外卖包装费的不透明、不合理行为,对违规收取费用的商家进行严格约束,进一步保障消费者合法权利,为消费者提供更公平透明的消费环境。

    食品“学历造假”,不如真材实料

    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这些宣传是真实的吗?今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种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食品,并开展调查核实。其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4款产品确认参与研发,其余4款相关机构未作出明确回应。

    打着“农科院”“农业大学”参与研制的食品,被网友们形象地称之为“高学历食品”,让消费者误以为某产品有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背书,必定质量高品质好,然而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此番调查在将“高学历食品”的“滤镜”打破的同时,也提醒消费者切勿盲目追崇此类产品,如遇此类情况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此外,更应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加强监督管理,维护好市场秩序,避免此类乱象继续蔓延。

    “限时限次如厕”既有悖人性又违反法律

    近日,有网民发布视频称,位于江苏无锡一家企业只允许员工在上午和下午规定的10分钟时间内上厕所,否则会被处罚。视频发布者称,有人因此被开除。12月14日,涉事企业工作人员否认有此规定。无锡市新吴区劳动监察大队回应称,经调查得知企业没有这种规定,只是要求员工在离开岗位上厕所时要向主管打个招呼。

    “限时限次如厕”不仅于法无据,还涉嫌违反劳动法规。企业制定管理规范防止员工“怠工”的行为本可以理解,但像这种逾越管理范围的极端要求,已经触及法律红线,不仅是对员工必要劳动卫生条件的剥夺,更是对员工基本权利的剥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还须劳动监察部门负起责任,一方面要加大主动抽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对企业违法用工行为依法重罚,倒逼用人单位规范内部管理,敬畏劳动者合法权益。

    侯文雅 整理点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