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妇女工作 PDF版下载

栏目: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版面: 妇女工作

山东桓台蹚出巾帼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

庭院经济“方寸地” 解码乡村“好日子”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好日子”是什么样的?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巾帼共富示范基地听到了不同的答案:“以前作为家庭主妇只能伸手要钱,现在我学会了编织技艺,也能自己挣钱了。”“在花馍基地工作,离家近,时间自由,既能挣生活费也能兼顾家庭了。”“我家都是残疾人,在双巧手工工艺品培训基地做工艺品,操作简单好上手,家里人一起干,收入增加了不少。”……

    据了解,近年来,桓台县妇联致力于解决乡村妇女“就业参与低、创业收益少、发展路径窄、劳动时间散”等问题,聚力实施“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品质提升项目,打造“巾帼共富示范基地”“巾帼共富微站”,鼓励引导乡村妇女大力发展庭院经济,以庭院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好政策,助力庭院经济“走出去”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度写入“庭院经济”,明确提出“鼓励脱贫地区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庭院经济”。在桓台,《桓台县“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品质提升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落地,以“产业+基地+女能人+低收入妇女”为主体的庭院经济新型合作模式正逐步铺开。

    山东龙图家居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巩玉霞说:“随着村企合作的深入,庭院经济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政府奖补帮扶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持。今年,通过申报,已获得25万元的一次性财政奖补,下一步计划利用奖补资金扩大生产线,吸纳更多农村妇女加入庭院经济建设中来,共同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目前,桓台县已建立5家庭院经济“巾帼共富示范基地”,16家庭院经济“巾帼共富微站”,并扶植了田庄镇张王村花馍基地、双巧手工工艺品培训基地等新兴庭院特色手工、庭院生产生活服务项目,将其列入“巾帼共富示范基地”储备库,持续完善扶持项目跟踪服务,为乡村妇女创业发展项目扩道路、添信心、增动力,为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挖特色,拓宽增收致富“新路子”

    桓台县依照“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原则,围绕地域特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探索鼓励发展庭院特色手工、庭院生产生活服务等庭院经济。

    走进淄博花馍基地,一个又一个形似玫瑰花束、祝寿蟠桃、花篮等的花馍映入眼帘。“每家每户逢年过节或遇其他重要场合都会蒸上一笼好看的花饽饽,这是山东人的独特仪式感。”张王村党支部书记吕凤云说。

    今年以来,张王村紧抓“乡村振兴·巾帼共富”品质提升项目发展机遇,积极带领村内妇女,大力传承创新乡村传统工艺,发展特色食品和特色手工艺品,成立桓台兴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打造桓佳荷花馍“妇字号”乡村品牌,真正实现了农村闲置妇女劳动力就地就近创业就业,为村集体带来了持续稳定增收。

    如今,随着像起凤镇马踏湖草编文化、荆家镇传统面点工艺、新城镇农业产业园等乡村特点进一步被挖掘发现,各地因地制宜设立庭院加工生产点,实现闲置院落再利用,农村妇女实现增收与照顾家庭“两不误”,增强庭院经济发展活力,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带动,实现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销路,激活底层市场“新动力”

    发展庭院经济,投身特色产业,充分激活底层市场活力,助推乡村振兴,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大有可为。

    “产业初期,因经营模式受限,我们的编织工艺品订单销路单一,利润很薄。”乌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麦芳说。后续随着利用上级政府提供的各种交流学习机会,搜寻信息,联系当地有影响力的企业,寻找企业与村庄产业对接机会。经过不断地寻找调研,去年终于找到突破口,签订草编工艺品订单,为弱势群体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收入。

    目前,桓台县依托庭院经济项目,逐步开展“巾帼好品”寻找推介工作,全县共有10家特色产品入选淄博市“巾帼好品”推介名录。拓宽“巾帼好品”销售渠道,培育一批具有乡村记忆的“土字号”巾帼品牌,推出13期“巾帼好品”线上线下展销活动,集中展示28个农家品牌,让更多“土字号”巾帼品牌和优秀巾帼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开发出一批符合时代主题、适应农民生活需求、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创新产品。

    “接下来,我们还将鼓励女企业家、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女大学生自主经营发展庭院经济,积极链接更多产业资源,打破农村传统观念束缚,引领更多女性进入创业领域,实现自我价值,鼓励引导巾帼建功立业,蹚出一条发展巾帼庭院经济的桓台路径。”桓台县妇联主席马静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