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PDF版下载

版面: 要闻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适航专业首席技术专家田莉蓉

为推进国家大飞机战略贡献力量


    主人公心语

    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地化适航工程方法,建立完整的符合A级适航要求的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为推进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田莉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人的一生只需去做三件事:知道如何去选择,明白如何去坚持,懂得如何去珍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适航专业首席技术专家、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田莉蓉凝练的人生智慧承载着她对航空事业的执着,这份执着,也催动着她为把扬州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机载系统研发及技术服务产业高地而不断拼搏努力。

    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是航空工业集团为推进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实现机载系统研制战略转型、健康发展而全资设立的直属研究机构,是我国航空机载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国家队,也是扬州市发展航空产业和科创名城建设的龙头单位。

    2020年,已到退休年龄的田莉蓉,积极响应集团战略需要,离开工作生活近30年的西安,来到扬州,毅然承担起国产机载系统研制体系建设的重任。

    作为一名“航二代”,田莉蓉从小就对航空事业有着很深的感情,树立了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参加工作后,她长期从事机载计算机预先研究及型号研制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专业组长、项目负责人,突破高速电路设计、高安全性机载软件开发环境等多项关键技术,累计交付产品8000余套,应用于我国在役及新研各型飞机,产生经济效益3亿元以上,为我国机载计算技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2008年起,田莉蓉从事民机适航研究工作,任多个型号适航主任设计师,主持适航技术研究及型号适航工作,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地化适航工程方法。

    由此,田莉蓉建立了完整的符合A级适航要求的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主持完成了8个机载产品的适航取证工作,为C919等国产大飞机研制作出贡献。

    “适航是一项与国际接轨的工作,需要阅读大量英文资料,同时它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专业技术背景很难真正理解适航。”田莉蓉说,“在我主导的某项目适航工作中,整个团队经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取得成功,并得到FAA委任代表的认可,填补了国内机载设备A级认证的空白。”

    凭借在适航领域和国际合作项目的科研成果,田莉蓉先后在国际适航认证年会(CTIC)、国际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年会等多个高级别国际会议上作大会报告,成功加入SAE S18技术委员会,作为核心成员参加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并获SAE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适航领域的话语权。

    在扬州,不到2年的时间里,田莉蓉带领团队编制完成行业领先的机载系统研制体系1.0版,覆盖系统开发、软硬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多个过程,共计300余份文件、合计110万字,为机载系统20多家研制单位提供依据。她同时也应邀为中国商飞、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科集团等多家单位提供适航咨询和指导,为提高我国航空工业整体适航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田莉蓉常年工作在科研一线,不但自身工作业务出类拔萃,还时刻通过自己的言行向同事们传递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和态度,在团队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作为集团的首席技术专家,她每年都开展系列适航工程师培训,向系统内几十家单位的年轻同事传播适航理念和适航文化,帮助他们早日成为合格的航空工程师。在机载共性中心,应届生员工比例较高,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我主动担任大家的职业导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给予指导,也会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体验,为他们打气鼓劲,描绘一条职业成长之路。”

    田莉蓉说:“我将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地化适航工程方法,建立完整的符合A级适航要求的机载电子产品开发过程,为推进落实国家大飞机战略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