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乡村振兴

村里的垃圾去哪了?


    ■ 李凤

    我的家乡位于成都平原东南方向的浅丘地带,整个村庄按照浅丘、山坳的地形起伏划分为14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百多人。一条7公里长的乡村水泥公路蜿蜒着,将各个小组串联在一起,通向场镇和市区。

    1月31日上午8点多,家门前的公路上传来“开会了,交垃圾费了”的大嗓门儿声。我走出家门一看,邻居家的坝子上集中了好多熟悉的面孔。不一会儿,大部分村民都到坝子上来了。会议主要有两项议程,第一项是本村防控疫情工作的安排,第二项是收取2021年的垃圾费。小队长拿出了本小队的户籍名单和一个笔记本,村民按照名单上自家的户籍人口数现场缴纳垃圾费,每个人每年缴纳24元,平均每人每月2元。

    每个小队收齐垃圾费之后交到村集体汇总,村集体再交给镇财政所,村里集资的垃圾费和各村集体的部分工作经费,作为村集体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费用。

    村头村尾分别放置了一个绿色垃圾桶和一个红色垃圾桶。绿色垃圾桶上标记着“可回收垃圾”,红色垃圾桶上标记着“不可回收垃圾”。两个垃圾桶已经装满了垃圾。村上规定,村民只能将可燃的生活垃圾以及部分厨余垃圾扔进垃圾桶,投放垃圾之前还需用袋子将其打包系好。据村民介绍,目前村庄很少有村民就地焚烧和乱扔垃圾,若焚烧垃圾产生较大空气污染的,还会被镇上罚款200元以上。

    从村支部书记那里得知,每个村集体需聘请一名清理垃圾的环卫工人,村集体每月需给付3200元工资。村集体为工人购买意外保险。

    本村环卫工是村民们引荐的邻村人,今年57岁,承担了两个村庄的活儿。他每隔一天就开着三轮车来收垃圾。若村里有人办红白喜事,村支书会将办事人家的具体位置提前通知环卫工,环卫工会直接到门前清理垃圾;若发现村民乱扔垃圾的情况比较严重,环卫工会直接提醒农户或向村支书反映。村里的垃圾需要运送到乡镇上的垃圾中转站进行打包,然后统一运送至距离市区十几公里的清水镇火力发电厂,用于火力发电。

    乡村在公共卫生事务治理中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组织模式。首先,村民低成本集资与村集体经济补贴相结合,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村民们常常表示“交了钱就要享受服务,懒得背到后山的深坑里,焚烧垃圾还要罚款,不如都放进垃圾桶”。另外,由村民推荐乡村环卫工,最终选出的工人对村庄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认同感,并通过直接以身作则和间接提醒的方式影响村民的卫生观念。镇政府将原有的清洁员工和退休管理人员重新编入第三方服务机构,嵌套在环卫公司的组织架构中,他们对本镇的环卫工作具有一份职业责任感。

    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按照户籍人口收取垃圾费,但进城多年而户口还在村或土地在村的农户,部分空巢老人、独居户自称垃圾少而不愿缴纳垃圾费。村、镇的管理边界,缴费人员的界定等问题,这些细节都需要继续完善。

    据我所知,全国不同地区,村庄的公共卫生事务治理逻辑不尽相同,依据村庄结构和经济实力的差异,有的已经完全市场化,有的完全依靠自治和激励的方式,有的将市场与社会性力量充分结合。我们所需要的,的确是一个因地制宜发展起来的美丽乡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与人口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