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质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近年来,我国在一些科技领域正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科技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逐渐成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本周刊自今日起开设“领跑科技创新·巾帼力量”栏目,关注企业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领跑型女性人才,见证她们的成长,记录中国经济创新发展征途中的巾帼力量。
她是从安徽金寨大山中走出的中国铁路建设专家,心系家乡脱贫事业,全程参与金寨4座公益桥梁的建设。27年职业生涯始终耕耘在技术创新一线,将北斗技术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助力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应用,并继续围绕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开展北斗应用的探索与研究——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李雪婷
王舒 田圆圆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安徽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守在电视机前的中国铁建专家、中铁五院科学技术研究院(试验中心)院长桂婞激动得热泪盈眶。作为从大山走出来的桥梁设计师,桂婞一直心系家乡脱贫,默默融入脱贫工作,她全程参与了该县“茅以升公益桥”项目的桥梁选址和设计工作。能用自己的专长与热忱,为老区的孩子们架起平安桥、梦想桥,也实现了她的一个职业夙愿。
四年四座“扶贫小桥”
2020年11月,在大别山腹地的安徽金寨县,这个曾走出59位开国将军的“红军摇篮”,也是全国希望工程的发源地,一座由中国铁建员工参与捐助的金寨圆梦桥正式落成,在通桥仪式上,桂婞落下了激动的泪水。这是她在家乡参与建设的第四座公益桥。
短短4年时间,在金寨完成4座公益桥的建设,“搭桥人”的作用功不可没。繁忙的工作之余,桂婞奔走于金寨和北京之间,从未间断组织和联系公益桥的设计与施工工作,“我是从山里考上大学的孩子,小时候也有趟水过河的经历,每当下雨天要过河上学的时候,非常困难和危险。”走出大山以后,通过修建公益小桥,她将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公益、与红色故里相融合,真真切切地为脱贫攻坚践行了党员的初心使命,为大山里的孩子们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桂婞的行动也引来中铁五院同事们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该院先后有158人参与公益桥的捐建和设计工作。
开启桥梁设计创新之路
铁路建设在世人眼中一直是男性的“传统领地”,桂婞就像一支铿锵玫瑰,在27年的职业生涯中,始终耕耘在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一线,在“钢铁丛林”里一路绽放。
199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桂婞,投入到铁路建设当中。从桥隧设计开始,她从最初1年设计3座600延米大中桥、88座小桥涵,到一年完成21座特大桥、101座大中桥,直至最多一年累计完成设计桥长179公里。2007年,由她负责设计的湖南湘潭莲城大桥正式通车;一年后,桂婞在昌九城际铁路永修特大桥设计中首次采用钢架系杆拱结构,成为全线头号控制性工程。2010年,她牵头编制的《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单线简支箱梁》与《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单线圆端形桥墩》通用参考图,填补了高铁最高时速单线铁路桥梁标准设计空白;2013年,京杭运河特大桥完工,桂婞攻克了宁启铁路复线上这个难度系数最大的工程。长期在工程设计领域的扎实历练,培养了桂婞善于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铁建设现场,她敏锐地发现了高铁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存在的瓶颈问题,立即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大直径预制管桩应用技术攻关,并积极争取立项,完成了从课题研究到参考图编制、产品研发的全流程自主设计。
至此,桂婞凭借前沿意识和科研实绩,以桥梁设计研究为起点,开启了势如破竹的技术创新之路。
攻坚克难助推“天地携手”
2020年国庆期间,在京哈高铁北京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桂婞带领团队正推动一台自主研制的北斗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惯性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在刚刚铺设完成的钢轨上进行检测。她和团队要在短短十天内,在50公里的线路上完成四至五次轨道精测,而这样的效率与传统精测手段相比,提高了至少20倍。
从前期准备、到团队进场,直至上路精调和归集数据,她几乎全天候守在现场,时刻盯紧小车采集到的各项数值,与各专业技术人员比对、分析、检算数据的可靠性。因为她深知这项任务意义重大——这台小车上的所有核心传感器均实现了国产化,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完成组网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并直接服务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对北斗应用和高铁建设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7年,长期从事综合交通勘察设计和科研工作的桂婞,迎来了新的艰巨挑战,在北斗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将北斗系统与行业发展深度融合,成为各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方向。
北斗铁路行业应用——这一全新课题的研究重任交到了桂婞手中,新的领域、新的技术,桂婞再次站在了行业前沿,她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围绕“可复制、可推广、有特色”的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多的科技攻关、测试论证及生产实践,2020年6月,由中铁五院和北方信控联合承担的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初步设计方案顺利通过由国家铁路局、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组织,多位院士领衔的评审专家组的现场评审,标志着该示范工程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并将围绕“1+1+9”进行建设布局:即建设1个大数据中心,构建1个时空信息云平台,在铁路工程测量、自动化监测系统、智慧工地系统、位置感知预警防护系统、铁路工务巡检、轨道测量及平顺性检测、“一带一路”中欧班列集装箱定位跟踪、高分遥感地质调查、高铁列车控制系统等9大铁路业务板块进行示范应用。
2020年12月,由国家铁路局颁布并授牌的“北斗导航装备与时空信息技术铁路行业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落户中铁五院,桂婞承担起整个研究中心的建设与运维,为中国铁路行业孵化并提供成熟北斗技术、产品和服务,助力中国北斗和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深度融合应用。
虽然取得了这一系列的成绩与突破,但桂婞的心里不敢有一丝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她说:“北斗和高铁都是国之重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对得起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使命任务!”北斗铁路“1+1+9”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布局场景的初步验收。依托现有研究成果,桂婞带领团队正围绕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开展北斗应用的探索与研究,用实际行动为交通强国和新型城镇化等国家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