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知·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知·新阅读

《男性的衰落》:真挚呼唤新的男性典范


    《男性的衰落》一书从权力、表现、暴力和情感四个方面审视传统男性气概,拥有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洞察,并时刻保持对“自我”“性别身份”的真实触觉。相比既有的严肃讨论,该书作者以带有鲜明个体色彩的叙事方式、感知体验、风趣表达,引导读者回望传统“男性气概”所隐含的种种风险,畅想一种新的男性气质典范,体现出穿透时代命题的厚重感与清晰的未来指向。

    ■ 刘天红

    当下,理解“男人”、解读“男性气概”,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且时髦的议题。在女性解放进程中,男性解放运动同步开展,无论在社会实践还是学术研究中,都产生了很多富有启发的成果。在既有讨论中,关于“男性气质”所蕴含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及其存续的社会基础的分析已引起关注。

    《男性的衰落》(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版)一书主要审视四个男性气概领域——权力、表现、暴力和情感。作者格里森·佩里从生活的细微枝节中,解读男性气概,通过对诸多文化现象的敏锐洞察,展开对传统“男性气概”的分析。观察背后,作者更时刻保持着对“自我”“性别身份”的真实触觉,提醒人们不断反思自我。相比既有的严肃讨论,作者以带有鲜明自身色彩的叙事方式、感知体验、风趣表达,引导读者回望传统“男性气概”中所隐含的种种风险,在渐趋平等的世界中,畅想一种新的男性气质典范,体现出穿透时代命题的厚重感与清晰的未来指向。

    对“自我”“性别”身份的敏锐觉察

    在多数人的观念中,“我之所以成为我”是自然而然的。倘若没有经历过对“自我”身份确认的彷徨无着的时刻,很难对其产生质疑,而质疑是变革的开端。

    格里森·佩里拥有强烈的自我身份觉察与“性别焦虑”。幼时遭受继父暴力的经历让他对暴力有了初步感知,也让他很长时间内深陷暴力所带来的恐惧。他曾不断练习,增强自己的男性气概,比如酷爱山地骑行,用尽全身力气超过一个骑手,享受由竞争带来的快感。但当发现那些让他变得更强、更有攻击力的尝试,不过是让自己变得跟继父越来越像时,格里森·佩里开始反思这种男性气质,并更加珍视自己年幼时就深埋内心的异装癖倾向。“身份认同是进行时,而不是静止状态。”作为一名艺术家,他还通过“艺术”来陶冶和改变传统男性气概带来的烦恼。

    但这种对自我生命体验的觉察和感知,在大多数秉持传统男性气概的人身上是一种稀缺品质。他们将由男性视角所建立的一切社会规范视作丝毫不容置疑的“标准”,那些可以达到此种男性气概要求并从中获益的人,顽固地拒绝反思、拒绝变革。作者从自我体验切入,极易引起读者的深切共鸣,也启发他们适时反省自己的生命体验。

    时刻从性别视角审视日常生活

    格里森·佩里关于传统男性气概的反思不仅源自对自我身份的觉察,更源于一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性别平等主张者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作者亦坦言,拥有了女性主义视角后,会忍不住站在女性的角度思考问题。正是这些敏锐观察,使得《男性的衰落》一书旁征博引、妙趣横生。

    于是衣服、颜色、赛车、健身、玩具、建筑、身体裸露、情感表达等种种文化现象都成为作者思考的出发点:关于衣服,作者发现,制服是男人的铠甲,男人一旦穿上制服就会获得制服赋予他们的力量,如皮衣象征着速度、危险和反叛,皮夹克一直是男子气概的化身;颜色与性别间的刻板规定毫无依据,最具代表性的“粉色适合女孩、蓝色适合男孩”的观念其实是从20世纪40年代才重新建立起来的,而在19世纪,人们一直认为“粉色适合男孩、蓝色适合女孩”;男性酷爱的健身运动,不过是在没有给男性身体力量留下多少展示空间的现代科技社会,“怀旧型男人”借以重温传统男性气概优越感的一丝慰藉;以性别来给玩具分类不过是一种销售策略,以便卖得更多;关于如何裸露肉体才有吸引力,不仅因性别而异,也是区分不同阶层男人的最好方法;在情感方面,人们教导男孩要勇敢,但这种勇敢非常狭隘,基本只能用在运动场或娱乐场上男孩面临身体受伤风险的情况下……

    除对上述文化现象有趣又有力的洞察外,作者更直指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对由传统男性气概导致的男性自杀行为、社会犯罪和暴力行为都有深刻的剖析,认为暴力犯罪多来自男人的事实,足以使政府将性别视角作为社会议题的核心。在此角度上,作者申明,“越是贫穷、不发达、人均受教育程度低的社会,越需要革新他们对男子气概的定义,使之与时代相匹配,因为这些国家在发展中受到的阻力,极可能来自它们的男子气概。”

    作者在书中所呈现、分析的种种现象,都引导人们对日常生活有多元视角的分析与批评,而此种批评绝不是一种“白人中产阶层男性”闲来无事时的消遣,更带有重要的变革性意义。

    畅想一种新的男性气质

    在当下的性别文化中,特别是伴随社交网络的兴起,讨论男性气质已经成为一个时髦话题。但若不具备对时代主题的把握,不具备一种前瞻性的目光,这种讨论很容易丧失生命力。格里森·佩里视野宏阔,让我们意识到在越来越脱离人力的科技世界,以权力、竞争、压制、不平等、武力为核心的传统男性气概与崇尚自由、平等精神的时代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由这两者之间的“不匹配”所带来的摩擦和碰撞是一种必然。

    在他看来,男性气概总有一种“陈旧感”。女性主义总是在向前看,畅想女人总有一天能获得权利,女人的角色会逐渐变化扩展,并为更好更公正的未来努力。但男性却不断回望幻想中的“黄金时代”。在那个“黄金时代”里,传统男人能凭借自带的火爆脾气、暴力倾向和肢体力量占据主导。但这种自怜的,并颇有市场的怀旧对眼前的世界并无多少助益,人们要做的是向前看。

    作者并未止步于简单地甩出传统男性气概不再受欢迎的结论,更重要的是提出,我们应该畅想一种怎样的男性气质?人们似乎乐于探索,在一个平等的世界中,女性拥有怎样的未来,而常常忽略了,在一个性别平等的世界中,男性应该怎样做?什么样的男性是受欢迎的?这种畅想或许不仅停留在男性需更多参与家务等“实务”层面,也呼吁一种新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质。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