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美食大赛,金东区妇联挑选出能力强且有意愿的农村妇女进行重点培育,为农家乐输送优秀的从业者;将大赛评选出的十佳菜肴推荐进农家乐,并配合古街打造,推动“妈妈的味道”入驻美食街;依托互联网,加快产品研发步伐,加强电商、直播等方面的培训,线上线下“齐步”转化美丽经济。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手捧着一等奖的奖牌,贾村妇联主席邢梅英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连连说:“真没想到能得一等奖。”而站在一旁同样手捧一等奖奖牌的后溪村妇联主席汤淑芬则淡定许多:“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来参加比赛之前,不断地试菜练手,磨炼手艺。”
“橙汁奶酪”“荞麦老鼠”“红烧美人泪”……100道美食摆在前,令人垂涎三尺。3月1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源东乡的“妈妈的味道·百名美丽大姐助力源东古村游”美食节大赛现场,来自各乡镇的20支参赛队伍的百名美丽大姐大显身手,各个拿出看家菜肴,一争高下。
为助推源东乡村旅游发展,在源东乡第十一届桃花旅游节期间,七个分会场之一的“妈妈的味道”美食节大赛,由金东区妇联主办,妇女们以农家佳肴为媒,铺设乡村美食之旅,探索美丽经济新路径。
农家菜里的文化诗意
一节节十几厘米高的竹筒饭,垒叠成“小山”,被命名为《月光下的凤尾竹》;五谷杂粮组成的小食拼盘,被命名为《希望田野庆丰收》;红色小番茄与绿色西蓝花交叉成圈,中间摆放切花刀的香菇,叫作《打起手鼓唱起歌》……这是来自源东乡东叶村希望之光美食队的参赛作品。
东叶村是被誉为“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家乡,参赛队不仅将其作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嵌入队名,还将其作曲的耳熟能详的曲目融入菜名。
“在取名上,我们花了些心思,就是希望食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能够了解当地的文化。”源东乡妇联主席王妙丽解释说。
源东乡不仅是施光南的故里,还是“中国白桃之乡”,“万亩桃花源”是最具特色的景观。在美食节现场,除了菜名富有内涵,不少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是桃花。“桃胶羹”“桃花酥”“椰奶桃胶”……她们有的将桃花作为原材料,有的将桃花作为摆盘装饰。
窗外桃花开,盘内香四溢。现场人头攒动,食客大快朵颐。江东“富”老队的代表王秋飞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感慨颇多:“源东乡从家家户户养猪到家家户户种桃树,再从家家户户改良品种到农旅结合促发展,源东乡的希望之光越来越亮。”故而,她将参赛菜品依次取名“余味犹存”“团结奋进”“生活如蜜”“牛劲十足”等,寄托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农家肴内的深情感恩
将尾端翘起的莲藕前端挖空,做成“红船”样;用胡萝卜精心雕刻的党徽摆在中央,四周围了一圈又一圈食材,称为“光芒万丈”;写有“庆祝建党100周年”字样的白巧克力“标牌”贴在蛋糕上……活动现场还能感受到浓浓巾帼心向党的情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我们想借由美食,表达我们对共产党的感恩之情。”甜蜜塘雅队的领队杜淑梅如是说。
“在革命老区源东、施复亮的故乡开展党史活动具有特殊意义。”金东区妇联主席汪丹说。
史料记载,1920年6月,由陈独秀、施存统(后改名为施复亮)、俞秀松、陈汉俊、陈公培等5人在陈独秀上海的寓所开会决定成立共产党。
家乡味中的美丽经济
如今在源东,东叶村名人故居游、丁阳岭观赏桃花游、长塘徐古村落游、花花世界花海游、洞井古街古井游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日渐成熟。如何把美丽乡村转化成美丽经济,是一篇富有潜力和挑战的大文章。
而在这其中,如何让游客在赏美景的同时还能尝美食,带动广大妇女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棋局”中,是金东区妇联思考的问题。
美食大赛刚一落幕,金东区妇联的工作人员已经着手将参赛菜品进行电子化菜谱整编,进而进行网络宣传和推介。
“一场美食大赛,实际是一次摸底。”金东区妇联副主席李映雪坦言。
借由此次美食大赛,金东区妇联挑选出能力强且有意愿的农村妇女进行重点培育,从餐饮理念、技艺和销售等方面全方位培训,为农家乐输送优秀的从业者;将大赛评选出的十佳菜肴推荐进农家乐,并配合古街打造,推动“妈妈的味道”入驻美食街;依托互联网,加快产品研发、产品营销等步伐,加强电商、直播等方面的培训,线上线下“齐步”转化美丽经济。
“我们打算开一个美丽大姐餐饮店,让全镇优秀的厨娘轮值当主厨,根据顾客的提前点单,推出全桌拿手菜。”带领着一等奖团队,江东镇妇联主席王秋飞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