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将漫长而伟大的女性觉醒接力下去

——评《给贤南哥的信》


    2019年,《82年生的金智英》光速出圈,一批又一批的女性通过这本书开启了自我觉醒之路。而当各大社交平台上,“女性主义”畸形成“女拳”的歪风愈演愈烈,要如何将这个漫长而伟大的觉醒,以正确的方式接力下去?以《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为首的韩国7位女性作家,率先迈出了大胆尝试的第一步,联袂述说了7个“金智英”的故事,汇成《给贤南哥的信》一书。

    ■ 许菁芳 徐子淇

    有没有那么一句话,让男性在说出口那一秒变油腻?我想大部分人会把票投给“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

    2019年,《82年生的金智英》光速出圈,一批又一批的女性通过这本书开启了自我觉醒之路。而当各大社交平台上,“女性主义”畸形成“女拳”的歪风愈演愈烈,要如何将这个漫长而伟大的觉醒,以正确的方式接力下去?

    金智英从来不只是那些82年出生、在职场和家庭间挣扎的年轻妈妈。金智英的故事,从来未曾结束在一本书和一部电影里。它曾经发生,正在发生,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仍不会停止。

    以《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为首的7个女性作家,率先迈出了大胆尝试的第一步,联袂述说了7个“金智英”的故事,汇成《给贤南哥的信》(花城出版社2021年3月版)一书。

    压迫来自男人,也来自女人

    压迫是本书反复出现的主题。《致贤南哥》是直截了当的叙事,描述年轻女性从被压迫到自我赋权的经验——有些压迫看起来是好意,里面其实是压迫;有些压迫来自他人,有的则是自己没看透。

    幸而《致贤南哥》的女主角最终正视了自己的力量,离开了弱者的位置。“我不打算生孩子。我不想要生儿育女中断我的工作……一路走到这里,我感到非常疲惫。直到如今,我才得以……凭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想做的事也不少。我不想担起传宗接代的责任。”弱者的位置其实只能自己离开,因为弱者的标签是一种魔鬼毡:自己没有附着面,别人也贴不上来。

    压迫的样貌非常多元,绝非男对女的单向道。事实上,源于性别的压迫经常发生在女性之间,母女,婆媳,扩充到父母子女之间,甚至从岳家婆家到儿孙,无一幸免。缺乏意识与行动,压迫的模式便从上一个世代复制到下一个世代。

    《更年》与《你的和平》都对世代传承的性别压迫有所着墨。压迫不只是会戴上善意的面具,更可能戴上美德的面具。被压迫者甚至一辈子都被牌坊压在湖底下,无法觉醒。《你的和平》里一生为家劳心劳力乃至于精神衰弱的母亲,哀哀地对女儿抱怨:“大家都不把我放在眼里,现在就连要成我媳妇的人都小看我。”当女儿尝试开导,母亲立刻踩上一个道德高位:“你觉得你有资格教我吗?”

    即使是隐隐约约感到压迫横流的中生代,也无法离开弱弱相残的纠结剧本。压迫的结构从来都是唯一、主流的叙事框架,将复杂多元的人性压缩到一个干净漂亮的模子里。一辈子活在结构中的人,少有机会接触到性别与性的真实样貌,也因从未面对、接纳过,于是缺乏了基础思考、实践真正的平等与自由。

    向内寻找,接纳“我”的真实样貌

    书中有些故事是关于身体的经验。《让一切回归原位》讨论女性的自我异化。故事主角虽是女性,却有一只男人的手,她对于错置在自己身上的男体感到非常不适,诸多嫌恶。这种错愕相当共感。女人都曾经质疑过自己的某种特质是否过于男性化?身为女人,是不是不可以强势、果决、好胜?为什么这些形容在男人身上是优点,放在女人身上却是负面标签?或者,即使无关好坏,为什么人格特质经常隐藏着不同性别的暗示,例如强势、果决是阳刚的,而包容、温和是阴柔的?

    人格特质的性别意义是被建构出来的:男人与女人分别被给定一系列的性别特质。在性别的结构中,生理性别与一系列二元的人格特质相联结,这种给定造成自我分裂,是异化的起源。女人若具备另一边的人格特质,便面临许多质疑,且这些质疑根深蒂固到从女人自身内部而生,虽是自己的性格、却无法不使用外部的眼光看待自己。

    不过,从女人身体所出的经验,不总是分裂、异化;于女人身体所内涵的,是创造、延续,正是充满能量与希望的经验。

    而女性的接纳不只是实际身体的体验,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实践。接纳是不同于阳刚力量的一种能力。它不是征战,而是安放;它不是向外斗立,而是向内扩展;它不是光芒四射,而是涵纳百川。像一座海洋吞吐惊涛骇浪,也像一块土地收容雷电光火,接纳的力量是化整为零、化万于一。接纳不只能创造,还可以治愈。如同《异乡人》中女主角经历的,从自咎自弃到自我接纳。

    当“女性主义文学”就只是“文学”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并不希望未来女性主义文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门派——我希望将来的文学,就只是“文学”以及“处理性别议题的文学”。性别是一个角度,帮助我们看见差异,而性别经验是每个人都必然有的经验,取决于你是否愿意看见。文学创作的长处在于重制经验,让读者在一个安全的距离之外透过阅读来感受。处理性别经验的文学因此成为重要的媒介,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与机会帮助我们看见性别,以及因性别差异而产生的痛苦。

    写作既是为了重置真实,那么就要踏踏实实地以文字将它活过一遍才是。活进去的作者,就能写出好看的故事;但活在当下的作者,也从来都不会同时抽身出来,抽离地思考文字创作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本书的韩国作家们都扎扎实实活进去、写出来了。而作为读者最幸福的,也就是享有这样的特权:跟着他们读进去,跟着这些故事活过来。

    当女性当下真实、客观的境遇,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当金智英的故事变得多元跨世代;当“都是为了你好”不再成为来自男友和丈夫的敷衍;当“为母则刚”不再是一种道德绑架。

    唯有当金智英=女性,那些身为妻子、母亲、女儿的“她们”所承受的痛苦才不会成为理所应当。

    发觉自己是金智英的那一刻很痛苦,那是一种堪比“小丑竟是我自己的”绝望和落寞。但我们总有机会活出和故事不一样的人生。

    让我们一起和金智英说你好。

    让我们一起和金智英说再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