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书籍史权威、哈佛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基于50年来对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的完整研究,达恩顿追寻法瓦尔热的足迹,带领读者走进图书贸易的各个环节,亲历大革命前充满博弈、混乱与生机的图书世界。
■ 俞琏
1778年夏日的一天,29岁的让-弗朗索瓦·法瓦尔热动身上马,开启了一趟环绕大半个法国的公务旅行。法瓦尔热是一位图书销售代表,受雇于瑞士纳沙泰尔出版社。他的任务是拜访沿途书店,推销书籍、查收账目、安排货运、调查市场……法瓦尔热严谨认真,对18世纪图书市场了如指掌。而他正是世纪文景新近推出的《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版)一书的主人公。
创造“一种思想的社会史”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是书籍史权威、哈佛大学荣誉教授罗伯特·达恩顿的最新作品。基于50年来对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的完整研究,达恩顿追寻法瓦尔热的足迹,带领读者走进图书贸易的各个环节,亲历大革命前充满博弈、混乱与生机的图书世界。
当时市场上流通的是些什么书?这些图书怎样到达读者手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如何?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将启蒙运动、大众阅读与近代贸易结合,铺展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阅读和基层生活的全景画卷,以及塑造今日世界的革命性变革酝酿之时的历史微观图景。
许多关注世界历史的读者,想必都读过达恩顿的代表作《屠猫狂欢》《法国大革命前的畅销禁书》等。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一书中,达恩顿尝试以精彩的沉浸式写作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他不再局限于禁书或《百科全书》等,而是以全新的视角和框架,还原图书世界的整体状况,重建制度结构和经营模式,复原历史洪流中个体的行动、意志和选择。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英文版出版后,曾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新文化史研究开拓者林恩·亨特称赞:“只有达恩顿这位故事大师能为18世纪的书籍世界注入如此鲜活的生命。”耶鲁大学教授约翰·梅里曼称达恩顿的研究创造了“一种思想的社会史”。
见证基层社会的混乱与生机
以图书销售代表法瓦尔热1778年的环法之旅为叙述脉络,《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通过行程路线和各个地点涉及事务,复原了从印刷、运输到销售、结算的各个出版环节。
在历时五个多月的行程中,法瓦尔热沿罗讷河直抵地中海,向东前往波尔多,横穿法国中部地区,再向北由奥尔良回程,沿途经过里昂、马赛、图卢兹等重要城镇。当他回到纳沙泰尔时,他对18世纪图书市场和社会阅读的了解,比所有历史学家希望掌握的还要多。
透过达恩顿的笔尖和法瓦尔热的双眼,我们得以窥见一个竞争激烈又秩序混乱的图书世界——变化莫测的税收政策、反复无常的审查制度、明目张胆的盗版走私,以及常常自相矛盾的法令(18世纪法国政府先后出台了3000条有关出版的法令),无论做书的人还是卖书的人,都需要全力应对。
达恩顿指出,大革命前的法国图书市场是一个移动的世界,民众对书籍的需求无处不在。很多书籍是靠流动摊贩和小书店店主等边缘经销商售出的。书商行会作为官方机构无力对市场形成有效监管,凡尔赛宫的政令只够飞到巴黎,于外省而言却鞭长莫及。书商们为了销售在乡镇奔走,贸易路线受政令影响不断改变,关于图书需求的情报飞速流转。受社会经济大环境所困,书商店主们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经营压力,在破产的边缘挣扎求生。他们把满足读者的需求当作生意努力经营,谁也没有想到自己正在为一场革命做着准备。
复原图书世界的真实状况
法瓦尔热详细记录了自己的沿途经历,并随时向上司汇报法国各地的书籍需求和销售状况。法瓦尔热的旅行日志,无疑是对18世纪法国图书世界栩栩如生的导览。更幸运的是,这份日志所属的纳沙泰尔出版社档案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是除巴黎书商行会档案外,唯一完整的18世纪出版商档案。档案中包括五万余封商业信件,还有丰富的银行账目、交易记录等文献,涉及出版业有关的各色人群——作家、出版商、纸商、偷运者、货车车夫、仓库管理员、文学评论,当然,还有读者。
达恩顿钻研这批宝藏半个世纪,对其中丰富多样的史料做了精细的文本分析。他挑选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材料,将其数字化,放在一个网站上,方便感兴趣的读者按图索骥、深入挖掘,也将每个城市的图书市场拼贴组合。《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复原了彼时图书贸易的运行规则,同时提供了一幅巨变前夜的大众阅读全景图,普通百姓的精神世界从中依稀可见。
达恩顿还整理了一份涵盖1145种图书的18世纪法国畅销书榜单,指明了哪些作家备受追捧,哪些书籍曾被广泛阅读。他们对凡尔赛宫和教会的秘辛轶事格外好奇,热爱伏尔泰和卢梭,也喜欢旅行文学和历史地理;当时畅销的小说戏剧,有些仍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如劳伦斯·斯特恩的《感伤旅行》和莫里哀的戏剧。
在阅读偏好里,我们看到了启蒙的渗入、封建王朝尊荣的剥落,以及重置现实的渴望。尽管达恩顿拒绝在阅读与革命间建立直接的因果联系,但阅读仍然反映并强化了与既定秩序格格不入的普遍观点,也预示着构建另一种现实即将从思想变为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