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女界 PDF版下载

版面: 女界

湖北通山多措并举推进妇女发展工作

把妇女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压舱石”

把妇女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压舱石”


    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近年来,通山县妇联把帮助妇女就业作为妇女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无业失业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找到了有分量的“压舱石”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鹏

    没有朝九晚五,更没有“996”,在湖北通山县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有7条生产线上的女工工作时间是上午8时10分上班,下午3时50分下班。

    “每天7个小时,上午送完孩子到车间,下午下班还能接孩子回家,这个工作时间真的很人性化。”31岁的成艳芳表示。成艳芳家住通山县城里,10岁的儿子上小学。3月3日,经妇联组织介绍,她来到这里上班。

    车间副主管周爱华介绍,这是公司专门为吸引留守妇女灵活就业打造的“宝妈线”。1条线20多名工人,有150多名“宝妈”在这里工作。这样的工作时间设定,正是为了这些“宝妈”在这里工作时也不耽误照顾家人,同时大大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记者了解到,“宝妈线”是在通山县妇联的帮助下设立的。2020年3月,疫情刚刚过去,通山在咸宁市率先转为低风险地区,然而,尽管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旺盛,县妇联也大力宣传力促妇女就业,很多妇女姐妹还是选择外出务工。经过调研,妇联发现,居然是工业园区严格的打卡制度导致“宝妈”们不愿在本地就业,因为考勤太严格,导致她们无法兼顾家庭,也不能像外出务工那样多挣钱。针对这一现状,县妇联多次找到女工较多的企业负责人,提出设立灵活安排上班时间的“宝妈”专线的想法,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星火原实业有限公司便一口气把组装车间里的7条生产线改成了“宝妈”专线。随后,通山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和企业对接,多条“宝妈专线”相继设立,既解决了妇女就业问题,又帮助企业解决了用工难题,1000多名妇女在通山工业园区内实现了灵活就业。

    送岗位,送技能,送信息……近年来,通山县妇联把帮助妇女就业作为妇女发展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无业失业妇女实现充分就业,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找到了有分量的“压舱石”。

    除了设立宝妈线,通山县妇联还积极对接该县女致富能手,引导她们为妇女群众送去更多工作岗位,让妇女姐妹能够在家门口就业。大路乡塘下村妇联执委郑玉保放弃高薪回乡创办手包制作工坊后,为附近30余名妇女姐妹提供了工作岗位。为了方便工坊员工带孩子,塘下村妇联还在工坊里建起了儿童之家,开辟了儿童乐园。“虽然挣得没有之前在外地多,但现在工作时间灵活,能照料家人,感觉挺开心的。”一名返乡妈妈开心地表示。据介绍,通山县依托女致富能手,共为千余名妇女解决了工作岗位。

    为了增强妇女就业能力,通山县妇联把提高妇女劳动技能作为重点,通过与多家技能培训学校合作,开展了家政月嫂、手工刺绣、电脑等一系列培训活动,帮助妇女获得就业的金钥匙。

    在位于通山县通羊镇的高薪职业培训学校,春节之后的第一期育婴师培训班已经于3月8日开课,每天6小时课时,为期1个月。学校负责人、通山县妇联执委徐美玲介绍,培训班学员都是通过当地妇联组织联系的,培训费用由人社部门支付。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通过考核获得初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由服务中心推荐就业。培训中心去年共办了8期月嫂班,就业率高达80%以上,在本地就业的工资都能达到6000元左右,在外地就业的工资能达到1万元左右甚至更高。如今,因为口碑不错,通山月嫂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此外,在通山,妇联组织发布的招工和培训信息,也已经成为当地妇女获得就业资讯的重要和可靠渠道。县妇联通过与县人社部门和培训机构的沟通合作,及时收集整理县内企业的用工信息和培训招生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各级妇联微信群、QQ群等平台及时向广大妇女发送。有意向参加培训的可直接与培训学校对接学习事宜,村里学员较多达到开班条件的,培训学校还可直接送课下乡。据美霖月嫂培训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她们的招生信息多年来经历了三个变迁:花钱在当地“包砣网”发布——口碑流传宣传——妇联帮忙宣传,现在则主要依靠妇联渠道的招生。通过妇联发布的职业培训信息,招生效率更高,学习效果更好,参训人员的就业率也更高。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