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丽 周荣塘 杨冬满
“龙书记是个好干部,对老百姓非常关心,工作上特别认真负责。”
日前,笔者来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天柱县石洞镇槐寨村采访,问起村民对村支部书记龙小玉的看法,一位村民脱口而出。
熟悉槐寨村村情的人都知道,时光倒回8年前,很难听到村民对村干部有这样好的评价。那几年,村里的产业没有起色,乡村建设也很滞后,群众对村“两委”颇有怨言,村民人心不齐,形同一盘散沙。
“群众不信任村‘两委’,对村干部没有好感,不要怪群众,要在我们自己身上找原因。”2013年1月,龙小玉刚刚就任村支部书记,就召开村干部会议,整顿干部工作作风,要求大家从自己做起,勤政为民,让村庄来一个彻底翻身,让群众改变对村干部的看法。
龙小玉带领村干部广泛收集村民对村“两委”的意见和有关村庄发展的建议,并对照意见,一一整改。
“下雨烂泥塘,晴天尘飞扬。”这是当时村里唯一一条外出公路的真实写照,群众意见很大,认为前届村“两委”不作为。为了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加快村庄发展,龙小玉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把这条黄泥路修成“小康路”。她跑部门,打报告,争取到了一笔项目资金。
修路要征用村民杨光池家的一部分土地。刚开始,杨光池死活不同意,还跑到村委会吵闹。工程无法开工,龙小玉心急如焚,但她没有来硬的,而是三番五次到杨光池家,做他的思想工作,协商解决方案。杨光池干农活,她就和他一起干。杨光池做家务,她也在一旁帮手,一边干活,一边讲解修路的种种好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杨光池终于被龙小玉的真诚所感动,答应无偿让地。
资金筹齐了,障碍也消除了,村民翘盼已久的修路工程,终于开工了。修路那段时间,龙小玉几乎天天守在工地,督促工程进度和质量。一年后,让村民头痛了好多年的通村路终于修好。走在平整宽阔的公路上,村民们心情舒畅,直夸龙小玉和村干部给村里办一件大好事。
“村干部不能高高在上,要时刻关心群众,为他们办实事,特别是困难群众,我们更要多关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龙小玉经常这样对村干部说。
村民龙先梅今年91岁,因为家人不在身边,日常生活很不方便。龙小玉把老人作为自己的重点帮扶对象,隔三岔五到老人家中去看一看,给她送米、送油、送水等,有时还帮老人做饭。刚开始,老人怕太麻烦龙小玉,总是客气地谢拒龙小玉的帮助,后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老人遇到困难,首先就想到龙小玉,主动让她帮忙。村民们都说,“龙老太太真是把小玉书记当成自己的亲闺女了。”
槐寨村曾是一个贫困村,龙小玉深知要彻底甩掉贫困帽子,就必须发展乡村产业。可一些村民对发展产业没有充足信心,不敢创业,也不愿意参与。
为了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2015年,龙小玉和一个村民合伙带头种植了100余亩烤烟。因为丈夫有自己的工作,很少有时间在家里干农活,那段时间,龙小玉既要忙村务,又要下地干活,几乎每天五点来钟就要起床,田间地头和村委会两头跑。几个月下来,她差不多瘦了30斤。
龙小玉的创业干劲和吃苦精神极大地感染了村民。村民杨玉珊从小就会编草鞋,还有做侗家腌鱼、腌肉的好手艺,但以前只是小打小闹,偶尔把产品拿到集市上去换点钱补贴家用。在龙小玉的带动和鼓励下,2016年,她注册成立了西域民族传统工艺品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扩大生产。如今,她制作的侗家腌鱼、腌肉等美食和细草鞋,通过线上线下销到了全国各地,不仅自家致富,还带动了村民增收。
村里的发展变化、村干部的真情付出,获得了回报。村民们对龙小玉和其他村干部都赞不绝口,以前形同一盘“散沙”的村民们渐渐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村庄发展和建设献力。如今,槐寨村早已摘掉贫困村的帽子,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铺到了家门口,路边安装了路灯,村民夜里走路不再摸黑,每家每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村里的产业在蓬勃发展,建起多个养殖基地,侗家腌鱼、腌鸭、腌肉、三月粑等原生态食品走俏市场,细草鞋、斗笠、布鞋等民族手工艺品远销广东、香港等地。
龙小玉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上级的认可。近年来,她先后获得贵州省“三八红旗手”、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谈起这些荣誉和下一步工作打算,龙小玉说:“村里的每一个百姓都是我的亲人,为亲人做事,再苦再累都值得。下一步,我要再接再厉,带领大家一起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