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环境更美了 收入更高了


    ■ 周明

    枕山而居,伴水而行,“四面城围万仞山,人家都在山水间”,这是我的家乡的真实写照。

    我的家乡白杨坪乡麂子渡村位于鄂西南,相比之前已有很大的飞跃,近年,借着“发展”这只麂子,村民们早已渡过“贫困”之河,奔向全面小康。

    乡村变化彰显民生水平,基础设施凸显社会发展。麂子渡村的发展首先依赖于四通八达的公路,东有苗麂公路,洞指公路可通建始;南有奇麂公路连209国道,九张公路通白杨;西有大官公路接白奉公路。村里的硬化路几乎通到了每家每户,村民出行十分方便。其次,农家户户不仅通电通水,还通了网络,村民的娱乐方式更多了。再就是新农村建设,从2012年起,在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村民积极筹资,统一按照“白墙壁、靛盖瓦、白屋脊、牛角翘檐、黄窗帘、红灯笼、黄檐柱、倒吊金瓜”的样式修建两层或三层砖混结构房屋,宅院美观整洁,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村内一直以农耕为主,近年当地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提升。2010年前,村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土豆、油菜,2010年以后,村里对茶园进行升级,种植了大片茶树,种植面积由224亩扩大到4101亩。茶叶栽培比粮食作物种植省事省力,价好的时候70一斤,价差也有40一斤。从龙井茶到苞子茶错峰采摘,家庭妇女人均茶叶收入可达7000元。除了茶叶,每个村民小组还种植了其他水果,比如桑葚、葡萄、桃花、猕猴桃种植果园等,一些人家还开了农家乐和特色采摘,实现了多样化发展。环境更美了,一年四季的游玩项目也变多了,村民的收入水平也上去了。

    村里旅游主要是几名返乡企业家带头搞起来的,他们在村里成立旅游观光合作社,开发了溶洞、风雨桥、古树、栈道、田园观光生态园,还打造了碎石滩烧烤、漂流、钓鱼等项目。这些先行者的成功,引来更多村民的参与和争渡。笔者注意到,旅游开发很注意不对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古木祈福的祈福带要求系在护栏上,禁止拉扯树枝;开发漂流项目,不允许拦堵河流;村里垃圾也是家家户户回收,不可随意焚烧。村民们早已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村里建设好了,又开发了旅游,人口回流也多了。从前,村里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孩子,近几年,返乡创业和就近工作的人越来越多。

    不过,我的家乡还并非尽善尽美。比如,村里自建的自来水系统还没有过滤设施,还常常停水;网络经常断网,今年村里安排了网络维护人员,情况才有所好转;乡村产业还没有真正兴旺起来。由于村里没有茶叶加工厂,自产的茶叶只能运到其他地方加工,村民采摘菜叶,收益低。水果也不能加工,大多只能自产自销,有时候销不动,只能烂在树上,损失很大。村里人均耕地面积有限,农业难以规模化机械化,按照传统方式生产,村民很累,收入也受到影响。

    我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这种状况会慢慢改变,已经渡过贫困之河的家乡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硕士研究生)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