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闻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闻

妇联小项目办了大事业

婚调员大姐作用不可替代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跟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设在新城区人民法院的婚调室调解员于学先,实地跟踪采访,亲眼目睹了婚姻调解员劝和的过程。

    在一对对唇枪舌剑的男女交锋中,始终慢条斯理、和颜悦色、软硬兼施、察言观色、巧舌如簧的调解员们,旁敲侧击、苦口婆心、推心置腹、掏心掏肺地分析、劝说,希望唤醒一对对曾经相爱的心。

    “好多人不理解我们,说不挣钱、每天见到的都是鸡飞狗跳的烦心事,图啥呀?我们图的一个个濒临破碎的家庭被挽救,那时我们特别高兴,有成就感。当然,调解失败很沮丧。但这也在情理之中,也非常正常。”于学先说。

    记者了解到,从2018年开始,婚调室的作用,家事审判庭的法官感受最直接。婚调室如果调解成功了,起诉离婚的当事人就撤诉了,少了一起离婚案,节省了诉讼成本;即使调解不成功,夫妻双方铁了心要离,婚调室也可以就双方的财产分配、孩子抚养等问题进行调解,双方如果达成协议,婚调室当场即可把协议打印出来,上楼交给法庭,由法院直接出判决书即可,大大减轻了法官的负担。

    察言观色是婚姻调解员必备的,于学先说:“一见面,你得判断出离婚当事人文化高低、性格特点、急性子还是慢性子,善于表达还是木讷,掌握了这些,接下来的调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心里有数。”

    记者发现,从早上9点打车来到新城区人民法院婚姻调解室,到中午12点到外面小馆子吃午饭,65岁的于学先一直说个不停。里面吵,外面还有排队等调解的,她的电话不时响起,于学先根本没法儿接电话。“你看,一上午就这么多未接电话,一般我都是抽空给人家赶紧回拨过去,利用下班在家的时间沟通。我一天给这些人发的微信就有几千字,我现在打字速度很快,是调解逼出来的。”于学先翻看着手机告诉记者。

    “微信发语音很方便,你为什么非要打字呢?”记者问,

    “那区别可大了,现在大部分人有文化,文字可以回味、反复看、反复琢磨,大部分人看文字比听语音走心。你看这个,是我昨天发的,一长串。先给男的发,再给女的发,两头规劝。”

    于学先说:“法庭上讲法讲理多,我们这儿讲情讲爱多。我们也不是对所有来的人都劝和,要是看到那种有一方确实人品有问题,恨得人牙痒痒的,我们也痛快地让她们赶紧离了算了。一般讲,吵吵闹闹的有调和的可能,反倒是双方特别平静、不吵不闹的,说明在家里都想好了、谈好了,那就是铁了心要离了。”

    于学先大姐说:“两个人一旦闹上法庭,彼此都不顾及曾经的情分了,挽回的可能性很小。但在我们这儿调解,双方把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我们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回旋的余地很大,破镜重圆的几率就大了。”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赵婧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大数据显示,我国离婚率连续15年呈现上升趋势。据我们新城区人民法院统计,2016年离婚案件270件,2017年293件,2018年361件,2019 年444件,2020年832件。市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这些婚调员大姐,对我们法院特别有必要,效果也非常好。近年来,案多人少这个问题在我们基层法院特别突出,像于大姐这些调解员大部分是从政法机关退下来的,非常有经验,调解成功率高,大大减轻了法院的负担。其次,我们的婚姻家事法官多数是90后,是一支年轻的队伍。你说法条没问题,但阅历单薄,这正是婚调员的长项,她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呼和浩特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胡靖宇告诉记者,近年来市妇联每年咨询接访数量大概260件左右,近一半是咨询离婚的。于学先表示,离婚的年龄段大部分是“80后”“90后”,离婚原因涉及不负责、不担当、家暴和出轨,因为双方父母介入小家庭引发矛盾的离婚案件也不少。新城区人民法院去年家事案件大概有400件,婚姻调解室实际办理调解调和率为60%。

    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市妇联婚调委最多的时候有16个人。现在只剩下几个婚调员了,大部分是内蒙古检察院的退休检察官,专业素养高。近两年来,靠内蒙古自治区妇联“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支撑着婚姻调解室的正常运转,呼和浩特市妇联从2019年开始,每年匹配3万元项目经费。

    “这个小项目每年只有三万元。我常讲,妇联的一个小项目办了大事业,但这个事情没有钱是做不下去的。新城区法院涉及婚调的案件一年大概有400个,我们能调解的也就120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既然这个事情这么好,那就应该有经费保证。希望有顶层设计,得到法院和司法局的经费支持,共同推动婚姻家庭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开展。”于学先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