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只有在深夜,只有在万籁沉寂的深夜,人们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和那里面发出的尖啸与渴求,网上所谓的“报复性熬夜”不过是人们在反哺自己饥饿的内心,从来没有哪个时刻,比在睡前更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来自己是敏感的、脆弱的,对这世间冷暖充满了眷恋。
■ 李咏瑾
失眠这个词,与它衔接的字眼似乎应该是“治”,“治失眠”似乎更加符合现代人的行为逻辑,但我写到文末时,对失眠的感情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于是又跑回开头,把“治失眠”改为了向失眠的致意。是的,失眠值得我们去探究,因为它背后折射着人类深沉的心理动机。
比如说我,有一段时间失眠严重,其实确切来说不是失眠,而是每到睡前,总是无法中断那些虚度时光的举动,比如看书、上网或者随意写点什么,每到深夜,这些事都会变得格外具有吸引力,哪怕再是困得睁不开眼,惯性似的总想拿着手机再看点什么,于是睡眠的时间一再延后,一旦拖过12点,脑子里“铮”的一声,整个人就会陷入一种极度疲倦又兴奋的状态。往往睡得晚却醒得早,长此以往,精力上的自我消耗非常严重。
我一直觉得这是我个人不为人知的小缺陷,背后应该指向某种心理缺失,后来渐渐发现,我认识的很多朋友都存在这个问题,特别是精神强度越高、越需要好好休息的行当,仅仅是身体上的歇息还不够,人们还需要精神上的松弛卸压。这个时候,静静熬夜,似乎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珍贵的独处放松。
随着互联网从方方面面侵入我们的生活,晚睡,似乎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无奈的症候群。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晚睡时间整体延后了两三个小时。我想,背后的原因一是疫情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人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起瞬息万变的资讯,即使是在本该入眠的深夜,资讯的潮汐依然难以平静;其次,随着宅家时间的普遍增加,手机更多地填满我们的空余时间,“凝视这小小屏幕,比你每天凝视所爱之人的脸庞还要多”,不夸张地说,如今,人们有一部分的人生都活在了手机上,直到深夜仍难以割舍。最重要的是,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加重了人们的心理焦虑,于是,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转移和松弛这种压力,时间从哪来?当然是挤迫睡眠,向深夜里延伸。
理智而自控的人,会更好地应对这种状况:晚饭之后休息片刻,出去跑跑步,回家冲个凉,看几页书,一到时间就熄灯安眠。习惯熬夜而缺乏分寸的人,探讨其心理动机,仿佛是对呆在“今天”有一种意犹未尽,好像一个拄杖的老人站在河流的尽头一般舍不得离开人世,仿佛一觉睡去,独属于这一天的繁华与寂寥、值得留恋的或终将遗忘的,都将离你远去。舍不得今天,是因为人们同样留恋昨天、前天以及无数个之前流逝的日日夜夜,然往事不可追,岁月不重来,明天如此匆匆,一日更老似一日,便格外珍惜这深夜里属于“今天”的最后时光。
明天也美,可明天是另外一天的美,明天的花和今天的花都不一样了。想着今天正娇妍的花朵明天行将萎败,对它而言新长出来的蓓蕾是希望也是残忍,所以这当下片刻就特别值得记取留恋。白天太忙,还来不及容我去思考如何珍惜时日,时日就如流水一般从指缝间匆匆漏去,世间万般繁杂需要我们一样一样去在意,而唯独对隐匿在内部丛林中的自己无暇去顾及,彼时彼刻,万物排序,自己仿佛是最不重要的一环,石像朽坏在道旁,树桩枯败在雨下,我们习惯了不去顾及自己的情绪,不去顾及自己的冷暖,甚至不去顾及自己的肠胃和颈椎,只会在某一天,对看似突如其来的病痛和衰老暗自心惊。
也许只有在深夜,只有在万籁沉寂的深夜,人们才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的灵魂和那里面发出的尖啸与渴求,网上所谓的“报复性熬夜”不过是人们在反哺自己饥饿的内心,从来没有哪个时刻,比在睡前更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原来自己是敏感的、脆弱的,对这世间冷暖充满了眷恋。不然为什么深夜创作特别畅快,深夜里花朵特别清芬,就连深夜里的一口热汤都好喝到令人唏嘘?哪怕什么都不为,明知道很晚,可此刻独对清风明月如潮汐涌来,将手放到眼前的书本上,每个字都在闪烁着粼粼波光,令人忽然想把握这此生此际的片刻之美,久久不忍放手。这种执念仿佛一种巨大的惯性,将我们牢牢钉在了原地,辗转反侧,不愿睡去。
曾和朋友玩笑,你觉得睡眠像什么?眼前一黑,然后就投入无知无觉的世界,多像隐喻着今天的死亡?而在明天的清晨,我们又将在晨光中再度诞生,内心饱满如勇士,有更大的勇气去面对我们的生活,多亏还有这样的希望,人类才能不畏惧任何艰难困苦。
就这样,每天新的自我从黎明中诞生,推动我们的人生不断向前,如同人类世世代代的更替中,总有新的婴儿在不断诞生,推动人类社会的整体向前,这两者的隐喻打通了时空,一时融会贯通——树荫摇曳,日月恒升,河流咆哮,星球轮转,宁愿一往无前地走向未来,不惧衰老,而不满足停留于过去的时光中一味固守年轻;宁愿不断奋斗,哪怕失败,而不满足固守在过去的梦想中日渐干涸。于是,个人的前进汇入整个人类的发展,成为一条永恒的单向箭头,充满了浩瀚的勇气和希望,且从不会止步不前。
写到这里,突然为珍惜时光找到了一层新的意义,与其在失眠中对生活的疲倦和苦涩难以放手,不如早些安睡,也就早一点在明天的晨曦中诞生、苏醒,放下所有,像一个崭新的少年那样,再度奔赴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