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 周金力
又到了发放养老金的日子。吃过午饭,69岁的张秀玉和几个老姐妹,高兴地结伴往村委会大楼走去,边走边唠嗑:“咱生活比城里人还好!”“不用发愁买楼房,出门就能到公园,养老医保样样不少。到市里去,一说是白沙村的,大家都羡慕,说‘住在白沙村真幸福啊’!”
白沙村坐落在河北省武安市东南,青山环绕,绿水相依,“栋栋高楼一片片,硬化的道路平又宽”,仿佛一座大花园。
时光倒回10多年,这里并非如此诗意。那些年,村里依托当地资源,建起了10多个工矿企业,村集体收入连年突破3000万元,2009年则达到1.1亿元,村民银行总存款上亿。然而,由于环境日益恶化,外地人开玩笑,白沙村村民是“住着别墅吃粉尘”。
“白沙村的蜕变,缘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村民共建共享。”白沙村党委书记侯二河介绍,2020年,白沙村经济总收入达5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10万元,不仅生活富裕,而且幸福指数“步步高”。
转型发展,由“灰蒙蒙的天”变成“举目皆景”
“2003年我嫁到白沙村的时候,天总是灰蒙蒙的,家里窗台一天就落一层厚厚的粉尘,村民出门都捂得严实。”39岁的村民倪敏说。
2009年前后,白沙村“高歌猛进”的时候,村“两委”开始有了危机感。有一天,侯二河在村里的后山顶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被破坏的山体像人身上的一道道伤疤,深深地触动了大家的心。
“不讲究生态环境效益的粗放型发展道路,别看现在是挣了一些钱,但这样的走法绝对没有生命力。”侯二河说,“这么多年下来,咱们生活富足了,但幸福不能打折扣啊!如果继续吃资源饭,咋对得起子孙?欠的生态债得还啊!”
会上,村“两委”作出决定,先关停8家石子厂,并将焦化厂、洗煤厂、热油泵厂和3个铁矿列入关停计划。虽然每年要损失1.5亿元以上的利润,但大家都举手赞成,村民们也表示理解。在关闭污染严重厂子的同时,白沙村狠抓产业升级,投资3.3亿元的全封闭、智能化控制、零排放的新型建材厂和一条高活性氧化钙生产线先后落地。
村里一名负责生产的干部自豪地说,这些年,国家环保政策逐步刚性,省内同类行业全部关停整顿,而白沙村的产业已经进入健康发展阶段。
产业升级的同时,村“两委”开始谋划产业转型。他们先后请来专家和科研团队为白沙村的转型发展“把脉”“开方”,制定“生态家园”计划。村里先后投资600万元,采用覆膜绿化技术,对村庄周边的1000亩荒山进行绿化;投资1.1亿元,建成集生产、采摘、观赏、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如今的白沙村几乎举目皆景:现代农业采摘园和智能温室观光园、风景如画的朝阳湖、碧波荡漾的如意湖、雄伟壮丽的观景宝阁、能带给人新奇刺激别样体验的5D影视城、“一店一品”特色餐饮一条街、两座“一步一景”大型公园、四座植物园、百亩果园、百亩樱花园、千亩林区……一幅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蓝图已徐徐展开。
村里的发展吸引了一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商贸旅游公司总经理王玲玲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白沙村创业。她感慨地说:“白沙的山是绿的,空气是甜的,一踏进村,我就爱上了这里。”
“现在,白沙的重点是‘卖风景’。”侯二河介绍,目前,白沙村已与省内外20多家旅行社签约发展旅游。去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白沙村接待游客仍然达到了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多万元。
共建共享,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走进60多岁的村民侯广义家,客厅、卧室、厨房、洗澡间等一应俱全。热情的主人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我们住新楼基本不花钱,旧房按标准补偿,村集体对每户再补偿6万元。”
一名村干部介绍,近年,白沙村依靠集体经济的积累,投入资金4.8亿元,拆迁了抗震、抗灾能力低的破旧民宅,参照河北省小康住宅样板建成了六纵三横九条街道10个小区的城镇化新村,村民不但不花钱,而且还领着钱住进了通双气、通宽带、有车库、储藏间和地下室的别墅楼、单元楼。
几名村民扳着手指头给记者介绍他们享有的福利:米面肉蛋菜这些生活基本品,不是逢年过节才发,而是常年按时固定发放:每人每季度1袋米、1袋面,每10天发3斤菜半斤肉,过年过节还有额外福利;村民婚娶补贴1万元,孩子满月补贴1万元,考上大学补贴1万元,老人过世补贴2万元……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以至高中的书本费、学费都是村里负担,年人均福利达7000多元。
“我们村实行的是‘广就业、工资制、福利化’,村里没有暴发户,也没有贫困户,适龄劳动力实现就业率100%。”村委干部李海峰介绍。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居环境改善了,精神生活也要丰富起来。近年,白沙村投资,在如意湖畔建起了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的体育馆。村里的娱乐设施也越来越多。沿着白沙村的大街小巷转一圈,河北省首家农村数字化电影院、设施完备的广播电视中心、藏书3万多册的图书阅览室……城市化设施一应俱全。
“家门口的场馆能休闲娱乐,过年过节村里有各种演出,自己还能登上联欢会舞台,过把当演员的瘾。现在的日子比以前更有滋有味了。”村民程帆说。
“幸福的日子不能封了顶,我们还要加油奋斗。”侯二河介绍,去年,白沙村确定了“2450”新目标,即用6年时间,完成利润总额达到24亿元,集体为村民人均存款达到50万元,“我们要让白沙村的老百姓多一份坚实的民生保障,让群众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