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退捕渔民“变身记”


    ■ 刘传福 郭志达

    5月,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大桥镇长江村春意未消,新整理的土地上,成片的黄瓜、茄子、南瓜等蔬菜长势喜人。

    “这批黄瓜还没成熟就被全部订购了。”5月11日,先清洪一边打理着自己的菜园,一边笑盈盈地对笔者说。

    今年63岁的先清洪原来是渔民,变身菜农后,他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成为禁捕退捕后的致富明星。

    长江泸州段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各种鱼类137种。长江村坐落在长江边,村里很多人祖祖辈辈靠打鱼为生。打鱼几十年的先清洪也是村里捕鱼的一把好手。2020年1月1日,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令全面实施,长江村包括先清洪在内的62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

    禁渔令实行之前,当地党委、政府和村“两委”就多次组织退捕渔民开会,宣讲有关政策,鼓励他们从事其他生产经营,随后又对他们进行了相关技能培训,传授蔬菜种植等技术,村里开辟了新耕地,让他们优先承包,还成立了合作社,统一收购他们种植的蔬菜。对于不愿意种菜又有其他特长的退捕渔民,当地政府拓展其他就业渠道。

    “现在上岸种菜不仅没有打鱼辛苦,也减少了水上的危险,钱包反而比以前还鼓了。”说起现在的生活状况,先清洪很满足。去年,他承包了10亩土地,栽种茄子和黄瓜,收入10多万元。他告诉笔者,如今,长江村的退捕渔民和他一样大多实现了转业,和以前打鱼相比,收入只多不少。

    在泸州市,像先清洪这样退捕上岸的致富明星还有很多。叙永县水潦彝族乡岔河村退捕渔民姜边城在联村干部、乡纪委书记张伟的帮扶下,进入当地一家食品公司务工,妻子开起了农家乐,一年下来,家里收入达10多万元。江阳区邻玉街道漕溪村退捕渔民王天荣经过就业培训后进入酒企工作,年收入近10万元。

    泸州市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相关人员介绍,为了保障全市渔民上岸退捕工作顺利推进,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走村入户督查各项保障政策落实情况的同时,结合退捕渔民的年龄、专长等情况,通过技能培训、送岗上门等方式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截至目前,全市1042名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退捕渔民成功转产转业。

    “下一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开展专项‘回头看’,对渔民上岸后政策落实不到位、变形走样的,依纪依法严肃处理,确保退捕渔民转得出、留得住。”泸州市纪委常委陈远昌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