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春霞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并发布了《中国法治发展报告(2021)》。
法治蓝皮书基于对审务信息公开、审判信息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司法数据公开、司法改革信息公开等的评估,发布了2020年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结果。
法治蓝皮书指出,2020年,全国法院司法公开继续稳步开展。法院信息化建设继续拓展司法公开的广度与深度。裁判文书公开成为司法公开的最大亮点。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截至2020年8月30日18时,中国裁判文书网文书总量突破1亿篇,访问总量近480亿次,裁判文书公开倒逼司法权力规范运行、推进普法宣传、依托司法大数据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作用日益彰显。
评估显示,基层法院的司法公开仍不均衡,公开成效有待提升;部分法院司法公开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匹配,在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司法公开不少规定的总体落实情况还不理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司法公开的意见》中列举要求公开的内容很多并没有得到各级法院的积极响应,如司法大数据研究报告、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等;裁判文书公开还有改善之处,以法定事由之外的理由不公开裁判文书全文的文书占比较高;执行信息与司法改革信息公开还不够理想。
法治蓝皮书建议,明确公开标准。可借鉴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经验,自上而下地推进编制各领域司法公开的标准目录模板,配合案件办理、内部管理、公众服务等,对接办案、办公系统,形成从办案、办公、服务到对外公开的一体化机制;加大对司法公开的考核督导力度,对各级各类法院各领域司法公开的成效、问题进行定期不定期考核、评估,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并通过对外披露评估结果、对内加大奖惩表彰的措施,形成一定的内外部压力和动力;提升信息化助力司法公开的应用成效。补齐司法公开短板。加大中基层法院尤其是基层法院的公开工作,确保司法公开有人管、有平台,切实满足第一线群众和当事人的服务需求;对于执行信息公开、司法改革信息等普遍薄弱的领域,应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形成常态化公开机制;重视公开平台建设,法院自身网站仍然是公众查询其信息的首选渠道,有必要确保所有法院建好本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