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创·乡村振兴 PDF版下载

版面: 创·乡村振兴

河北省曲周县扶持新兴企业发展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小多肉”创出“大产业”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初夏,位于河北省曲周县临堂村的西木多肉产业园里,80多个现代化育苗大棚整齐排列。棚内,一株株萌萌的多肉植物煞是可爱;厂房里,几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地挑选植株,打包分装。

    “这些都是网上的订单,工人们把选出来的品相好的多肉,先经过晾晒处理,然后分装好、发货。”曲周县西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东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介绍。

    7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大学毕业后端上“铁饭碗”的张晓东“迷”上了多肉植物,并开始试着培育、销售,不久后辞职开始自主创业,与人合伙成立公司,流转土地发展多肉植物大棚种植。

    张晓东介绍,在以麦子、玉米等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曲周县,多肉种植作为一项新兴产业项目,得到重点扶持。2018年和2019年,县政府以入股的形式共向西木公司注入了1200余万元扶贫资金,助力脱贫攻坚。“公司每年把这部分资金的10%用于收益分红,发放给全县1632户贫困户。此外,产业园还帮助40多名贫困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

    原本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孟桂平,靠在这里务工脱了贫。“丈夫患脑血栓失去劳动能力,我不能去外地打工,正好产业园离家近,就来这儿上班了。每月工资能挣1500块钱,扶贫分红一年还能拿5000多元。”孟桂平对记者说,“就拿包装这个活计来说,计件拿工资,手快的人一个月能挣到4000多元。”

    张晓东告诉记者,如今,原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脱贫不脱政策,为了巩固脱贫效果,公司继续给脱贫户发放收益分红,并优先安排脱贫户就业。

    曲周县注入的扶贫资金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西木公司多肉种植基地已建成占地400多亩的大棚,多肉种类达120多个,年培育7000万株,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多肉种植基地,带动了曲周县及周边26个多肉植物专业户的发展。

    “现在基地改变了原来以批发为主的销售方式,利用淘宝、拼多多、网上直播开展零售业务,春季平均一天2000单,最多的一天达到了1.5万单,零售额最多的一天达到3万元。我们想把产业做得更好,带动更多农户,让村里的妇女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过上富裕的好日子。”张晓东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