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浈
原生家庭在我们建立亲密关系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原生家庭指个人出生后被扶养的家庭,是个体情感经验学习的最初场所。原生家庭中的人际相处模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而后持续在个体自己的亲密关系中不断地表现出来。个体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个性特点、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以及与他人的互动模式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并且原生家庭的影响可能会伴随个体终生,即使个体同原生家庭间已经切断了联系,原生家庭的影响仍会持续存在。
在亲密关系方面,研究表明,原生家庭中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都会对个体产生影响,其中,当父母以一种温暖支持的方式抚养孩子时,孩子能够更好地经营自己未来的亲密关系。而不良的原生家庭环境可能会影响个体成年后的亲密关系。如,父母离异会使孩子对婚姻失去信心,对婚姻的承诺也会降低,离婚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为什么来自原生家庭的不幸福很有可能延续到下一代呢?有两项新近的研究可以对这个问题做出一定的解释。
研究发现,个体的原生家庭会通过影响个体在关系中的自我调节,进而对婚姻满意程度和婚姻稳定产生影响。关系自我调节是指个体为了维持关系而做出的努力,其包含评估问题、设定目标、执行和结果评价过程。通俗地说,就是个体努力去解决关系中的不良因素,以维持和提升亲密关系。研究者认为,如果个体的原生家庭氛围不好,例如家庭成员间彼此很冷漠,那么个体就会对婚姻持有消极观念,觉得婚姻不值得自己去付出,而积极的原生家庭环境能够有效预测个体在婚姻中为了关系而调整自我的行为,即个体愿意为了关系更好而做出实际行动。
另一项研究揭示了原生家庭在个体面临婚姻中的负性事件时的影响。该研究发现,对于妻子来说,早期原生家庭中的不良经历,会使妻子对于事件的理解更加消极,消化负性事件的能力会更差。有不良原生家庭经历的妻子在感受到压力时,会更容易与丈夫发生冲突,而婚姻冲突会进一步影响妻子的压力水平。这种恶性循环无疑对亲密关系是有害的。
我们可以看到,不太美好的原生家庭经历可能会对我们的亲密关系产生某些消极影响,但这并不是事实的全部。实际上,原生家庭还有可能对我们当前亲密关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结婚后,夫妻接受来自各自原生家庭的支持会对婚姻产生积极的影响。具体来说,当夫妻感受到彼此原生家庭的情感支持时,他们的婚姻质量会上升。
诚然,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或许会带着原生家庭的影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自己生活的所有不好完全归因于原生家庭,成长的复杂性就在于人与环境的彼此塑造,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小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院婚姻家庭研究与咨询中心特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