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5月17日下午,跟随“全国农民报总编辑看寿光乡村振兴”采访团,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洛城街道东斟灌村。
时近黄昏,阳光正美。村中心广场旗台上,5个巨大的彩椒造型散发着异彩,台基正面书写的“斟灌彩椒 中国‘椒’傲”8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广袤田野里,一排排高大的蔬菜大棚沐浴着夕阳,静静矗立。
“我们村有640个蔬菜大棚,其中80%种的是五彩椒。村里的彩椒产量超过寿光彩椒‘半壁江山’。”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介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东斟灌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60万元。
彩椒专业大村是如何炼成的?随着采访,东斟灌村的产业发展历程,在记者面前清晰再现。
党员干部带头,调整种植结构
位于寿光东部的东斟灌村曾是一个经济落后的村庄。1993年,村民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收入有了一定增长,但由于所种的品种经济价值不高,种植规模小,连续种植5年后,村民收入水平停滞不前。
1998年,新一届村“两委”成立后,村支部书记李新生和班子其他成员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寻求提高村民种植收益的新途径。在一次考察中,李新生接触到了五彩椒,顿觉眼前一亮。五彩椒是从国外引进的特色蔬菜品种,国内外特别是国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其经济价值远高于普通椒。
回村后,李新生和班子成员商议,决定引导村民改种五彩椒。但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加之种苗成本高,大部分村民都不敢尝试。于是,李新生和另外4名党员率先“吃螃蟹”。经过一年的摸索实践,他们不仅积累了五彩椒种植技术,收益也比以前种植其他蔬菜增长了20%以上。
其他村民跃跃欲试。5个党员户趁热打铁,因势利导。第二年,50多户村民加入彩椒种植队伍。第三年又有50多户跟进,学着种植这种更赚钱的新品种。到2008年,全村80%的大棚种植户都种上了五彩椒,产品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外市场。东斟灌村也成了当地有名的彩椒种植村。
“关键时候,党员干部要带头。当时,我们都想好了,成功了,给大伙儿蹚出一条新路子。失败了,无非损失苗钱,剩下的肥料、棚膜都能用,再种其他蔬菜。”回顾20多年前那次种植结构的调整,李新生感慨地说。
成立合作社,种植户抱团发展
随着村里和周边彩椒种植户的增多,彩椒产量大增。彩椒销售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菜农的话语权越来越弱。客商随意压价、拖欠菜款,甚至携款跑路的情况时有发生。
为了应对因市场变化出现的新问题,李新生和班子成员研究,决定成立果菜专业合作社,吸纳村里的菜农加入。合作社由村支部领办,在村里建立了一个蔬菜交易市场,客商与菜农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交易,而是由合作社代表社员与客商谈判,统一销售价格;销售款也由合作社收取和发放。“这样一来,我们的话语权就增强了,菜农们也没有了后顾之忧。”李新生介绍说。
除了规范市场交易,合作社还负责为社员提供技术、农资等方面的服务,比如,统一购买农资,开展农业信息技术远程视频服务,定期邀请农技专家到村里讲课和指导,不但为菜农节省了种植成本,还帮他们提高了种植技术,及时解决了许多种植方面的技术难题。
品牌化是产业发展的关键。2011年,果菜合作社申请注册了“斟都”商标。2013年,斟灌彩椒申请并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他们面向全国开展了宣传语征集活动,最后选定“斟灌彩椒 中国‘椒’傲”为斟灌彩椒的宣传语。匠心营销,“斟都果菜”“斟灌彩椒”的名声渐渐叫响,村里出产的彩椒畅销国内外,价格一路向好。
土地股份化,菜农扩种不缺地
种彩椒赚钱,东斟灌村的彩椒种植户们都想扩大种植规模,而一些因种种原因不想或不能种地的农户抬高土地流转费,价格让种植户难以接受。村民之间的“私下”谈判屡屡出现僵局。
如何打破僵局,激活土地资源?李新生和班子成员先统一了思想:实行土地股份化。2012年上半年,他们经过反复研究并征求了村民意见,由村支部领办,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并制定了土地股份化和土地流转实施方案。
李新生介绍,按照实施方案,村集体对村里4486亩土地全部进行统一规划,全村2073名村民以人均1亩、1亩1股入股合作社,每股每年保底分红600元,剩余的2000余亩土地作为村集体股入股,收益按村集体60%、社员40%的比例分红。“我们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人口变化,村民土地股份一年一调。我们动的是土地经营权,家庭承包权不变,符合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
农户土地经营权“收回”后,合作社再统一向有意愿扩种的菜农“发包”。村民之间以前久谈不下的土地“租金”也定了下来:按位置和地茬的优劣分为500元、600元、700元三个档次,菜农和其他村民都表示满意。“这一年,我们就土地股份化、土地‘租金’、分红方案,开了14次党员、村民代表会和4次村民大会,最后达成了一致。”李新生说。
2012年12月9日,方案通过后两天,村民就全部签订了流转协议。僵局被打破,种植户们以合理的“租金”流转了更多土地,以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
资金互助,菜农扩产不缺钱
实行土地集中流转后,新问题又来了。建设大棚、购买农资等需要大笔资金,一些菜农特别是返乡创业青年存款不够,想扩大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10月,村党支部领办了资金互助合作社(2015年调整为果蔬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部)。
“合作社以高于银行的利息,吸纳村民的闲置资金,再以低于银行的贷款利率借给急需用钱的菜农。”李新生介绍,合作社采取“单一用途、以贷定存、封闭运行’的运营方式,菜农要借款,只需找两个社员担保,写一张借款申请,当天就能拿到钱。“截至目前,果菜合作社已有367户社员参与了资金互助业务,存入资金300万元,借出资金300万,没有一笔坏账。”
彩椒种植收益高,资金有保证,销售不用愁,菜农们的胆子更大了,蔬菜大棚越建越大。一名彩椒种植户介绍,2014年,他建了一个160米的大棚,实种面积3亩多;2017年,扩建了一个265米的大棚,当年赚了20多万元,“现在,村里很多彩椒大棚超过了300米,有的到了400多米,实种面积达七八亩,智能化程度也比以前更高了,种得多也不太费劲。有的菜农一年能赚五六十万元。”
村集体组织做后盾,菜农抱团发展,东斟灌村的彩椒产业进入了快车道,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增长,许多村民家里不但买了小轿车,在村里建了房,还在城里也置了业;村集体有了更大财力为村民办实事和好事,村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