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昭松 潘妹 潘江平
初夏,位于贵州省黄平县上塘镇永爱村的苗疆蜂业“甜蜜谷”,弥漫着蜂蜜的浓郁芳香;一排排蜂箱,疏密有致地摆放在村寨周边的公路两侧以及田间地头。成群结队的蜜蜂围着蜂箱进进出出, 忙着从深山中采收蜜源。
一大早,苗族女孩侯茜然扎起头发,麻利地换上防蜇服,走进养蜂场,娴熟地更换老旧蜂巢片。
在苗寨老旧吊脚楼里长大的侯茜然是一名“90后”党员,2014年考上大学,毕业后曾在贵阳当过舞蹈老师,2019年辞去了工作回到家乡,加入由她姑妈牵头成立的中蜂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启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当年下半年,合作社准备向当地农户租用土地种植蜜源,但很多村民不愿意流转土地,怎么说也无济于事。
“蜜源是养蜂生产的最基本条件,在固定蜂场的2.5千米范围内,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植物。”侯茜然说,为了保证蜂群的繁殖和多种蜜蜂产品的生产,还需要有多种花期交错、连续不断的辅助蜜源植物。
不能扩种蜜源,“甜蜜事业”就可能夭折。就在侯茜然一筹莫展的时候,永爱村支部书记张天文得知了这一情况,率先把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合作社,并组织村“两委”党员干部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经过一次次恳谈,越来越多的村民改变了想法,开始流转土地,参与养蜂。
“当时,所有物资全是人挑马驮,翻山越岭,下雨天,泥巴粘,泥坑里积水多,十分辛苦。”侯茜然回忆说,“甜蜜谷”产业路没修之前,卖蜂种的时候需要夜晚搬运蜂箱送到客户手中,又趁着天亮之前把蜜蜂放到山上。无数个夜晚就这样度过。
为了解决道路的问题,上塘镇党委、政府和永爱村党支部多次组织人员实地察看、协商讨论,还邀请业务部门实地勘察设计,最终确定项目,新修了一条长3公里的环山产业路。“我们把这条道路取名‘甜蜜路’。”张天文说,现在路修好了,养蜂人告别了人挑马驮苦日子,节省一大半的时间,安全性也提高了不少。
“我们的合作社以5名党员为核心,带动周边脱贫户、困难户稳定就业15人,灵活就业5000余人,利益链接覆盖2800余人,累计分红59.8万元。”侯茜然说,如今,合作社已流转到1000多亩荒山和林地,用来养蜜蜂,生产蜂蜜,“我们还要把养蜂产业做得更大,让村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