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乐活主张 PDF版下载

版面: 乐活主张

看见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


    如果可以说一声“对不起”,那么我想对高考前后那几天“妈妈的表现”,对儿子说一声“对不起”。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观察员。观察孩子,看见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从来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所谓的“完美”,不过是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我们相扶相携走过来了。父母与孩子注定是渐行渐远的,相互陪伴、彼此成就始终是上策。

    ■ 胡杨

    5月底,小区里的蜀葵花又开了,猛然发现“又到高考时”。记得2016年儿子高考前,小区开始种满了蜀葵,开的五彩斑斓,那年是我初识蜀葵,也是我和孩子最难的一年,如今回望只有——“万水千山只等闲”。

    那年高考,儿子遭遇“滑铁卢”

    2016年儿子高考前,我们提前去考场附近预订酒店,虽然只订上了最后一个单间,心想酒店答应可以再放一张床,我们全程陪护也不错。

    现在看来这第一步棋就走错了。记得第一天考试送儿子去考场,在路上遇到另一个考生,他也是由父母陪着。那个孩子说:“我一夜都没睡着。”我儿子也表示同样没睡着。彼时我才知道,我们的好心可能办了坏事。

    而更坏的还在后面。高考结束那天我回家,发现家里一片狼藉。提前到家的儿子把他的书本、资料、卷子扔了满地,从他的房间一直到客厅……我气不打一处来,坚决要求儿子收拾残局。就在我和儿子相持不下时,他爹出来支持儿子说:“让他发泄一下怎么了?”我不依不饶道:“发泄可以,但不能影响我的生活。”结果我与儿子的相争,发展成了我们夫妻的战争……

    接下来的时光是在别别扭扭、疙疙瘩瘩中度过的。儿子果然没上一本线,2016年9月7日,他拖着行李箱郁郁寡欢地去北京建筑大学报到的背影,我至今难忘。那一天,他不让我送;他刚走,我转身去了表弟家,一进门跟老姑说了几句就掉眼泪了。表弟立刻说:“没事,我们现在就去学校看他。”

    就这样在儿子报到的当天下午,表弟一家和我们俩口来到北京建筑大学。在儿子的带领下,表弟和老公参观了男生宿舍,我们还一起在学校操场上合影留念。北京建筑大学校园很大很美,建筑也很有特色。我跟儿子说:“这校园,四年也值了!”

    如果可以说一声“对不起”,那么我想对高考前后那几天“妈妈的表现”,对儿子说一声“对不起”。

    等儿子开窍,我就像在等中彩票

    那天看《我等儿子他开窍,就在像等中彩票》一文后,我笑着转发道:“这也是我曾经的问题,不过还好我儿子大二就开窍了,且越开越俏。”

    从小学到大一,感觉儿子一直都是浑浑噩噩的,我这个老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等等,再等等”,一直是我提醒自己的话,我一直在等儿子“醒来”——即内驱力的启动。我知道,那才是一个人的“真功夫”。

    终于我“守得云开见月明”。大二那年,我感觉儿子整个人都变了,他决定考研,还要转专业。2020年考研那几天,儿子在考场附近自己住酒店,考完回来他笑道:“还行。”结果是他考上了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紧接着,研一儿子就主动找公司实习,还给想考研的学弟学妹们讲课。目前他一周有4天在腾讯实习,一天在学校上课。我问他学习难不难、工作累不累?他总说:“不难”“不累”。

    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观察员

    回首这些年儿子走过的路,可谓一路“挫折教育”。小升初,他兴致勃勃去考清华附中,因为没学过奥数被拒之门外;中考前一摸他提前被原学校锁定,最后中考却以10分之差不得不另谋出路;高考比自己预想的差了很多……

    毫无疑问,高考对于父母和孩子都是一个考验,顺利或失利都是人生的一笔经历,也可以变成一笔财富。那天,针对“成都49中男生跳楼坠亡事件”,我问儿子:“你有过自杀念头吗?”他说:“没有。”那一刻我这个老母亲心里在微笑。

    父母是孩子的陪伴者,更是观察员。观察孩子,看见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功课。而这门功课我现在还在做。如果第一阶段的课题是带着疑问求证——“这样爱你到底对不对?”那么目前的课题就是——如何架构与成年孩子的沟通桥梁?

    所有的经历,都是用来反思的良资。从来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所谓的“完美”,不过是磕磕碰碰、坎坎坷坷,我们相扶相携走过来了。

    前几天,女友竹之韵为她22岁女儿的生日写道:“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即便你是我身上卸下的货,我也无法真正了解你、靠近你,我们终将是两条几乎不会相交的平行线。”

    这是“为母则刚”的无奈,更是一种豁达。父母与孩子注定是渐行渐远的,相互陪伴、彼此成就始终是上策。希望孩子在人生路上,因为有父母的陪伴而拥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勇气。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