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爱生活·时尚生活 PDF版下载

版面: 爱生活·时尚生活

寻味粽香,端午安康


    “粽”有千千结,文化永留传

    ■ 木易

    “彩缕碧筠粽,香糯白玉团。菖蒲把美酒,堤柳缆龙舟。”又是一年端午时。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头、初始之意,“五”与“午”相通。2009年9月,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来源与古时天象崇拜相关,由“龙升天”祭龙仪式演变而来,既涵盖星象文化内涵,也糅杂多种民俗风情。所以端午节也叫龙舟节、重午节、端阳节、夏节、艾节、五月节、菖蒲节、天医节、草药节、浴兰节、屈原日、解粽节等,可谓冠绝群节。在漫长的历史中,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逐渐形成了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菖蒲、佩戴香包、饮雄黄酒等民间风俗。

    “粽子香,香厨房。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古往今来,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有多忙碌,吃粽子都是端午节的“头等大事”。据考证最早在春秋早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主要用来祭祖和敬神。晋代之后,粽子开始成为端午节美食。

    如今,粽子不再是一个单纯节令符号,已成为我们随时可以品尝的日常美食,从南北的“甜咸”之争渐变成多姿多彩的美味“大一统”。近年来,小龙虾粽、辣条粽、酸菜鱼粽、螺蛳粉粽、榴莲粽、冰激凌粽、水晶粽等花样粽子纷纷“出道”,让南北吃货们大快朵颐。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近5000家粽子相关企业, 2020年全年新增1000多家。2020年,我国粽子市场需求约37.3万吨。

    然而每到端午,我们依然会怀念那“艾叶菖蒲遗落的童年时光”,怀念奶奶、外婆、妈妈亲手包的粽子,那是和家人一起,边包、边聊、边吃的独家记忆。

    记得《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我在汕头吃到一种粽子,大概有20多种馅料,在包粽子前要浇上现炸的葱油,最后吃的时候还要浇上糖浆或蜂蜜,吃一颗粽子仿佛是在完成一次地形复杂的奇妙探险。”那一刻垂涎欲滴的同时,我联想到目前正经受疫情考验的广州。

    那些街头小巷里物美价廉的小吃还好吗?那些早茶店里镇定自若的阿婆阿公们还好吗?汪曾祺说过:吃,也是一种生活态度。面对疫情,广州人的态度就是淡定从容。正如广东人对一切食物的包容心,可甜可咸,不疾不徐。

    行走在现代都市里,人们肩上仿佛都担着“生存”两个字。节日也许就是提醒我们,慢下来,安享当下的美好、节气的赐予,在快与慢、生存与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平衡。

    最近我反复循环播放赵雷的《粽香》,“她缠绕着手中线,手指翻转间粽子精巧漂亮。灶中的木柴被火烧得作响,冒着雾气的水被淋个滚烫,水与火一来一往,平凡间竟也显得荡气回肠。剥开粽衣举筷子蘸点红糖,囫囵一口还带着嫩叶清香。小小粽尖儿小巧模样,满嘴甜糯唇齿间回味悠长。她的发间如今种满了星光,掌纹雕刻了被留下的风霜。记忆却不会遗忘,过时的老歌谣仍然在哼唱……”

    端午节,一个充满中华文化传统智慧和民族归属感的节日。让我们一起举杯,品香粽、话家常、祈安康!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