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白净美”的人居环境、乡土味与现代气息相融的直播小院、高端大气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施齐全的康养中心……走进寿光农村,除了田野里成千上万的蔬菜大棚,许多村庄里的另一番景象,也让人惊艳。
“我们寿光农民不光会种蔬菜,还会‘玩’现代化工具,不但会搞农业生产,还会搞文化产业,能吃苦耐劳,也懂得生活。”寿光一位农村基层干部介绍。
这些年,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寿光的乡村面貌、农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活质量也有大幅提升。
村民直播,农业村成了网红村
“这款羊角蜜又脆又甜,想吃瓜的宝宝们,赶紧购买!”5月17日,在位于洛城街道寨里村的一个直播小院里,一名女主播正推介当地出产的羊角蜜甜瓜,直播台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蔬果。
这样的直播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寨里村上演。
寨里村原是一个普通的农业村,大部分村民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业。2018年,该村迎来了新发展,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兴建,村里一半土地被流转,部分菜农转为园区产业工人。当地政府和村“两委”抓住这一机遇,请来专业机构对寨里村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相继建成了汉唐历史文化主题街、唐风广场、唐风田园LOFT……一个古色古香的汉风唐韵主题村渐渐成形。
为了培育新业态,2020年,洛城街道和寨里村把握直播电商发展的新机遇,将寨里村定位为寿光蔬菜产业的直播营销中心,改造了10多套闲置农家小院,招募直播创业团队入驻。当年,鲜馥电商、古月传媒(MCN公司)、笑迎商贸、寿光农发集团等电商团队先后入驻寨里,依托当地资源,开展直播售卖等活动。
“鲜馥”是寿光一家有名的农产品电商公司,入驻寨里村后,年轻团队坚持每周6场直播,通过讲解、烹制、到蔬菜大棚直播等多种形式,介绍当地蔬果等农产品,先后打造了贝贝南瓜、蜜薯、羊角蜜甜瓜、绿宝甜瓜、三色小番茄等网红产品,每周直播带货营收达到了400万元。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还搭建全民电商培训体系,并依托入驻村里的直播电商和短视频创业团队,实施“网红+菜农”“创业者+原住民”模式,带动村民一起发展直播产业。一年多来,当地部分菜农也成了直播达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销售自己种植的蔬果,实现了增收致富,也推动了寿光蔬菜外销。
农文融合,村民生活丰富多彩
整洁的村道村巷、花草鲜艳的小公园、文化味浓郁的村中心广场、设施齐备的文体活动中心……走进洛城街道韩家牟城村,一股清新气息迎面扑来。
韩家牟城村也是一个农业村,多来年,村民靠种植大棚蔬菜,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富裕,但村里的人居环境有待改善,曾是洛城街道村容最差的村,村民文化生活也不太丰富,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
近年,通过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牟城村拆除了村民私搭乱建的车库、厕所和柴火堆,堵塞的道路实现了巷巷通、户户通,垃圾堆、污水坑得到了彻底整治。随后,村里建起了仓颉书院、书香房、国学堂、民间艺术传承馆、创客工作室等2万平方米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不但吸引了市区学校的师生前来研学,还引来一些企业和手艺人到村里开办艺术创作室。随着公共服务设施的增多和完善,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看到,一些村民正在村民活动室兴致勃勃地打台球、下象棋、打扑克,在文化中心练习书法、创作国画;一群游客在村里的文渊湖畔观光。
韩家牟城村支部书记韩祥国介绍说,牟城村相传是中国造字之父仓颉的故乡,近年来,他们深入挖掘这一资源,以生态、生产为基,以文化为魂,走一条农文旅相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人们以为寿光人只会种大棚菜,现在事实证明,我们也热爱文化,也会搞‘文化+’经济。”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寿光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如今,许多镇街和村庄都建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让乡下居民也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了温暖的“文化阳光”。
生态发展,群众的幸福感提升
5月18日,临近中午,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寇家坞四村的博瑞康养中心餐厅已经坐满了前来就餐的老人。
这些老人的年龄都在70岁以上,家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务工,一日三餐很难料理。2020年,寇家坞四村通过上级政策扶持、村集体筹资,建设了康养中心,每天为村里的老人提供中、晚两餐,老人只需交几块钱甚至几毛钱就可以在这里就餐。除此之外,中心还建设了多处活动室,提供免费看电影、休闲娱乐和60岁以上老人免费洗澡等服务。“村民们普遍反映很好。”博瑞康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如今,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已在寇家坞联村等村建有这样的康养中心。近年来,生态经济园区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让老人老有所养,也让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少了后顾之忧,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地处寿光北部,土地盐碱化程度较严重,过去种植业不发达,农民收益不高,村集体经济也比较薄弱。近年来,生态经济园区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生产和生活用水问题,还降低了土地盐碱化程度,使土质得到了一定改善,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村“两委”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参与寿光蔬菜产业发展,收益明显增加。
记者在巨淀湖湿地公园和寿光林海生态博物园亲身感受了芦苇荡漾、鸢飞鱼跃的生态环境。双王城生态经济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生态经济园突出水生态,做足水经济,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先后建成了世界游乐场、动物园、水世界等,发展生态旅游,让“静”的湿地“动”起来,带动了周边村的农户和村集体增收。
“乡村振兴不能落下一个人。”双王城生态经济园有关负责人介绍,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寿光市也是生态经济园改善民生的一个突破点,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