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松
走进贵州省清镇市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小谷陇村,入眼便是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老韦民族服饰厂厂房。样品陈列室里,民族特色服饰、刺绣、手绢、蜡染、银饰琳琅满目;车间里,绣花机富有节奏的“嘀嗒”“嘀嗒”声中,身着苗族服饰的女工们正聚精会神地忙着各自手中的活儿……
老韦民族服饰厂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印苗族服饰的传承基地之一。四印苗族服饰的上衣胸前、后背及两袖上各缀有一个用五色丝线挑花而成的正方形图案,恍若四尊大印,古朴迷离,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今天很多苗族青年不知道族别的由来和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把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回忆自己的创业初衷,老韦民族服饰厂负责人王荣毕说,“我们苗族妇女自幼学习苗族刺绣,个个手艺精湛,制作的四印苗绣样式精美,品质上乘,但个体散落制作形不成规模,一件衣服只能卖几十块钱。办刺绣厂既可以传承文化,又能带动大家致富。”
2013年,王荣毕在乡党委和村党支部的帮助下,获得了10万余元的专项创业扶持资金,创办了老韦民族服饰厂。服饰厂投产后,吸引了众多苗族刺绣好手争相加入。她将“传承第一、效益第二”作为企业的第一原则,坚持诚信经营,还先后引进绣花机床、电脑制版等先进设备,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制作出的产品物美价廉,受到消费者和民族服饰收藏者的欢迎,年创收达50多万元。
王荣毕没有忘记建厂的初心,对前来求教的村民“来者不拒”,无偿培训学员,向行业内输出学员百余名,并通过委托加工模式带动250户群众在家中就业。
“我们将民族文化传承融入乡村振兴大背景之下,深入挖掘本土民族文化背后的资源和故事,让更多群众了解苗族历史、热爱苗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魅力。同时,我们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四方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的力量凝聚起来,大力发展民族传统手工技艺产品设计、制作、销售,在文化传承中发展壮大民族刺绣产业,让民族文化品牌‘走出去’,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王荣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