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我的太行我的家


    全家福

    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今天,我情牵着父亲的思念,回到太行山的怀抱,拥抱蓝天山峦,在阳光与清风里自由呼吸。

    ■ 杜京

    夏日的太行山,满眼尽是风光。青翠的峰峦叠嶂,树木茂盛葱茏,山川壮丽多姿。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太行山,望着车窗外如画的风景,思绪万千……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军人,我生在军营,长在军营。父母一生为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为了保卫祖国建设边疆,辗转南北,历经艰辛。几十年来我和弟弟也随着父母,从县城到村庄,从城市到边疆,军营就是我们的家,父母的军旅生涯,人生轨迹,相伴我们成长。

    此时此刻,我耳畔又响起父亲那亲切的话语:“我的老家在山西太行山,三老舅引领我参加革命,我跟随陈赓部队当兵走天下,消灭日本鬼子,打垮蒋介石,跟着共产党走,为的就是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这字字句句的肺腑之言,成为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每当填写各种履历表及相关表格时,我总是怀着对祖辈的崇敬心情,认认真真、工工整整地在“祖籍”或“籍贯”一栏写下“山西长治”。

    每当说起祖籍,总会想起晋东南那个遥远的小山村——杜家庄;每当提起老家,总会想起太行山区那个父亲出生和童年生活过的地方。

    雄伟壮美的太行山,北起北京西山与燕山相接,南达王屋山濒临黄河,西衔黄土高原,东接华北大平原。从北向南绵延千里,沟壑幽深,纵横交错。山峰蜿蜒起伏,像一条巨龙卧伏在华北大地上。

    “心旷天欲高, 豪气干云霄。未得强贼首, 不敢笑黄巢。”生动地描写了太行人民自古以来就有不畏强寇,为保卫家乡而奋起反抗的光荣传统和优秀品质。此时此刻,我眼前又浮现出当年八路军在总司令朱德的指挥下,和太行山人民一道奋起反抗,团结一致,消灭日本侵略者,血战太行的鲜活历史画面。

    我的父亲是一位戎马生涯半个多世纪,身经百战,驰骋疆场,英勇善战的老军人。他出生在晋东南太行山区一个穷苦人家,家中弟兄五个,父亲排行老二,直到家里出了八路军,父亲从此才渐渐明白了一个“理”:共产党为咱穷人打天下,跟着共产党走,誓死不回头。

    父亲的大哥杜耀林十几岁就参加革命,早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八路军武工队队长,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父亲的三舅李启发是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共产党员,在山西抗日决死队出生入死。父亲受到革命思想影响,小小年纪就参加抗日儿童团,扛着红缨枪站岗放哨。

    一天清晨,父亲和往常一样正在村口拾羊粪,只见一位八路军骑着大马从远处而来。当这位八路军走近他跳下大马时,父亲一看,原来是他的三舅。三舅微笑着摸着父亲脑袋问:“小丑子(父亲的小名)有饭吃吗?”父亲摇摇头。此时,三舅斩钉截铁地对他说:“咱们走,跟上共产党,穷人有饭吃!”

    就这样,父亲小小年纪就参加了革命。从抗日战争消灭敌寇,到解放战争逐鹿中原;从淮海战役渡江南下,到赣江东西粤桂边区;从解放两广挺进西南,到进军滇南歼匪,父亲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经先后参加过大小战役200余次,屡建战功。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父亲跟随着他的三舅,参加革命队伍,离开亲人,离开故土,离开太行山,这一别就是一生,直至他去世之前,仅仅就回过一次老家。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回老家。

    每当父亲说到太行山,提到老家,我会问他:“您想老家为什么不回去呢?”父亲回答说:“作为一名军人,要多想国家这个大家。工作繁忙,多少次想回老家也没能回去。”

    我的四叔在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人民解放军空军,五叔也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父亲说:“虽然老家的破屋,早已没了炊烟,可一样没少过回太行山老家看看的念头。”

    终于,在我13岁那年,地道太行山出生的父亲,在参加革命30多年后,第一次带着母亲、我和弟弟全家一同回老家。我们从北京乘火车到郑州后转车去焦作,再换乘火车去老家。

    下了火车,三叔和他的长子,我们的文刚哥,推着自行车来接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我们深一脚浅一脚行走在厚厚的雪地里,我和弟弟如此快活。

    第一次回太行山老家,正值大寒时节。父亲特意吩咐,老区的乡亲们还很贫困,回老家时多买一些大米白面,让母亲这个南方媳妇露一手烹饪手艺,他们特意做了几十只黄焖鸡,邀请村里的乡亲邻里,轮流到家里来做客,母亲是军医,还为村里的乡亲们坐诊看病。

    巍巍太行八百里,玉带蜿蜒变通途。半个世纪过去了,当我又一次回到太行山老家,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模样。老家长治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城市乡村面貌一新。父亲的出生地杜家庄,一个原来只有30多户100多人的小村庄,从太行山坳,整体搬迁到开阔的南张店村,一个土地贫瘠,水源匮乏的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变成了生活幸福、乡村文明的新农村。

    坐在我面前的文信哥,是牺牲了的大伯的遗孤。他至今依然在山西老家当农民。看着悬挂在院门砖墙上,由山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烈属”“共产党员户”两块红色牌匾,他说道:“我是烈士的儿子,绝不能掉队,无论是在村里当记分员,还是在煤矿担任党支部书记,我每做一件事情,都以父辈为榜样,尽力为村里多做好事。”

    长治,古称上党。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英雄的土地,光荣的土地。今天,我情牵着父亲的思念,回到太行山的怀抱,拥抱蓝天山峦,在阳光与清风里自由呼吸。这里空气清新,鸟语花香,人们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这里就是我的太行我的家。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