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美·什刹海 PDF版下载

版面: 美·什刹海

音乐记录的历史


    小时候只注意这些红色歌曲好听不好听,还不大懂得这些歌与历史有多大关系,这时候回想起来,它们都是很珍贵的材料,反映了岁月中的某一个片段或节点,记录的是日渐模糊了的过往,让我们不会忘记自己是谁,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的初心。

    ■ 朱钦芦

    最近老有节目看。

    外甥女莲莲上月和她所在的四川省交响乐团来北京,说要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一出主题交响音乐《灯塔》,届时邀请舅舅和舅妈去看。直到演出几天后,莲莲才来电话,抱歉地告诉说,红色主题的演出很火,一上来票就卖断了,所以现在才有了最后一场演出的票。没关系,只要能看上我们就很高兴。

    说实话,我不大懂交响乐,所以坐在剧院里,打开宣传册先了解了一番演出的内容。《灯塔》共分四个乐章,“求索”“丰碑”“征途”和“光明颂”。每个乐章名下,都有几行小诗,可以帮助理解音乐的主题:例如“求索”这个乐章下的小诗写着:长夜漫漫,生死之间,蓝缕破碎山河,无悔风华少年,饮血当歌,上下求索。

    乐声响起,一看演出阵容便觉得震撼。这是融汇了四川、深圳、天津、青岛、哈尔滨和武汉六支交响乐队伍一百几十个乐手的同台演出,用指挥的话说是国家剧院历史上最豪华的演员规模。管弦齐鸣,金声玉振,演奏大气磅礴,果然不同凡响。在音乐的语汇中,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被高度浓缩在一个个音符中。它们跳动着,撞击你的双耳,振动你的听觉,在你脑子里绘制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主题乐声反复响起,让你对这段百年历史有一个提纲挈领的理解。真是一个酣畅淋漓的音乐大餐,一个让人激动和振奋的夜晚。

    妹妹最近也发出了一场没有售票的音乐会的邀请——她要去参加区里组织的红歌比赛。比赛前一天,她希望大家前去为她们的队伍鼓劲加油,并且点名要善于拍照录像的四姐夫去帮着记录她们的演出情况。哥哥姐姐都应声报名,四姐夫那更是没话说。我虽然不能到场,但是四姐夫拍下来的录像我认真地放来看了。她们一排女士统一穿着红色的丝绒服装,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我在评点中把她们戏称为一串红辣椒,称赞她们唱得不错。妹妹却不大满意,说有人的普通话咬字老是差点意思,她的一个北方籍的闺蜜纠正了多次也没有把她们完全扳过来!

    要说比赛红歌,我愿意比过去的老歌,因为我的记忆库中存储着不少几十年前的呢!这次不拣大家都知道的说,我挑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晒晒,管保没几个人知道,不信就听听。

    唱国际共运的:“山连着山,海连着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唱共产党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带镣长街行,告别众乡亲,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唱人民军队从建立到壮大历史的:“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次,人民有了子弟兵……”,唱苏区景象的:“红旗红马红缨枪,爷爷他把红军当。奶奶在后方勤劳动,粮食军鞋送前方……”,唱奋起打击侵略者的:“敌人的骑兵不可怕,沉着应战来打他。目标越大越好打,排子枪快放齐射杀……”,唱继承革命传统的:“爸爸给我支红缨枪,银光闪闪红穗儿长。这支红缨枪是传家宝,子子孙孙扛肩上……”,唱悼念先烈的:“翻过小山岗,走过青草坪,烈士墓前来了红领巾,举手行队礼,献上花圈表表心……”。这些歌曲大都是我的小学校教唱的,此时这一回忆引发奇想,下次跟同学聚会,参加者每人唱一首那时候的老歌怎么样?

    小时候只注意这些歌曲好听不好听,还不大懂得这些歌与历史有多大关系,这时候回想起来,它们都是很珍贵的材料,反映了岁月中的某一个片段或节点,记录的是日渐模糊了的过往,让我们不忘记自己是谁,从哪儿来的,要到哪儿去的初心。

    不过,我记得的红色歌曲中,最让我一生不能忘怀的,是《长征组歌》。它记录的可不是普通的一段历史,而是我党我军生死存亡的一段历史,与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命运攸关的一段历史,感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一段历史。20世纪90年代,单位图书馆处理十几本老书《红旗飘飘》,我全给买了下来,因为其中有许多红军老战士书写的长征故事。此前此后,我还阅读了两个老外写的有关长征的著作。1936年斯诺到陕北采访,听了有关长征的概略介绍后就激动不已,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有一章就是关于长征的故事。他激情难抑地评价说:“它是一个激动人心的远征……我想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意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的。”他很遗憾自己没能写出关于长征的专著,但是预言:“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还真让他说中了。他的美国同行、著名记者索尔兹伯里读了他的这本书后,便萌生了这个使命感,并开始了搜集材料、专题研究和联系采访的相关准备工作。尽管他的采访愿望在几十年后的1984年才得以实现,而这时他已经是装着心脏起搏器奔80的人了,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红军在半个世纪前走过的路,并最终完成了他的夙愿,写出了这部鸿篇巨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他在书中说:“任何对长征的比拟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是举世无双的。它所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有十亿人口的大国,使中国朝着无人能及的方向前进。”

    青少年时每次观看或者聆听《长征组歌》,我都难掩心中的激动和渴望,梦想能够到组歌中唱到的地方去实地感受一番。如今,我大体上已经满足了自己的夙愿。在娄山关,我目睹了如铁雄关的险要,理解了红军攻下它后党和军队领导人的喜悦;在赤水河,我满脑子萦绕的是地图上围绕这条河标示的我军箭头绕来绕去的行动路线,以及敌人的茫然和误判;在泸定,我胆战心惊地走在铺着木板的铁索桥上,听到涛声的轰鸣,看到激流撞起的白色浪花,不由得一阵眩晕;在川西草原,看着长满美丽的野草花的湿地,可是没走几步,污水就浸入了鞋袜;在腊子口,看着山谷里公路和小溪两旁险峻的山势,怎么也难设想出红军是怎样攻下这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的;在延安,飞机刚下降高度,便看到千沟万壑的黄土塬上,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林木……

    外甥女莲莲又在朋友圈发东西了。一看,是她们乐团在当地某个大学演奏《长征组歌》的消息!这消息顿时勾得我心里痒痒的。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