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周丽婷
在邯郸恒永防护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永公司”)获得的众多荣誉中,总经理杨竹强最珍视的一份,是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的“河北省抗疫先进集体”称号。
“当时还收到了国务院发来的贺信。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国家需要时冲上去,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至上永远是企业的发展宗旨。能为社会奉献一份力量,我很自豪。”她说。
杨竹强中专毕业后被父亲召回家族企业,从车间一线员工做起,跟着外聘工程师刻苦学习、钻研产品技术,27岁成为公司副总经理。40岁时老父亲放心地把“帅印”交付给她,由她执掌公司全面发展。公司从专利技术熔喷布生产起步,30多年间已发展成生产熔喷布、口罩、防护服、过滤材料等多类型产品的企业。
抗击疫情:
国家急需什么,就生产什么
2020年1月21日,正在区里开人大会议的杨竹强突然接到武汉客户的电话,急需大批口罩和防护服。“员工们在头一天刚刚放年假,怎么办?我一边通知厂里赶紧召集工人回厂加班,一边安排把出口的库存产品紧急调拨给武汉。1月22日下午,第一批50万只口罩、3万套防护服起运。”
“除夕之夜发布了复工通知。当时城里、村里到处是大喇叭,喊着‘疫情紧急,不要随意进出’。但在公司的协调下,工人们冒着危险陆陆续续赶回了厂子,大年初三就全部到岗,连行政人员也都投入到生产一线。”员工们毫无怨言,与企业一起共克时艰,让杨竹强很受感动,“连续三天,每天工作到晚上十点,我给工人们按五倍的工资发放。”
大年初五,恒永公司被国家列为紧急医用物资防护服第一批定点生产企业。为保障国内抗疫物资供应,公司推掉了国外600万只欧盟标准的防护口罩生产订单。“尽管企业间接损失3000余万元,但我们无怨无悔!”
为最大限度提高生产量,杨竹强现场办公,24小时值守在厂。很快,公司口罩产量由日生产1万只增加到日生产20万只,防护服由最初日产80套增加到5000套。
据统计,2020年,恒永公司共计向国内外市场投放各类防护口罩2.2亿只,防护服150余万套,向省内防疫物资企业提供熔喷布500余吨。
2021年春节前后,石家庄、邢台疫情散发态势严重,杨竹强第一时间启动防疫物资投送预案,先后向石家庄捐赠防护服2000件、医用外科口罩20万只、医用防护口罩18000只;向永年区临洺关镇东大街学校捐款30万元、向东大街社区捐赠口罩7万只;向坚守在一线劳动的城管环卫工人捐赠口罩4万只;向永年区公安、交警等疫情防控一线人员捐赠口罩20余万只,有效帮助家乡防疫一线健康、安全。“这是人生中的一场‘大考’。我们能在这次疫情中做出贡献,也归功于企业多年来逐步建立起的全产业链,具备了应急生产能力。”杨竹强对此感到欣慰。
脱贫攻坚:
群众需要什么,就帮扶什么
“民营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才有它的社会价值,而且企业在参与产业扶贫过程中也能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杨竹强有一份清醒的社会担当。因此在脱贫攻坚中,她精准扶贫。
永年区是全国标准件集散地,男性就业机会多,而女性要想谋得一份合适的工作比较难。杨竹强以过滤材料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开发过滤材料加工产品。在她的倡导下,公司先后组建了4个口罩车间、1个服装车间、3个复合车间,大量招聘女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地区女性就业的困境,同时为企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路径,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
这些年,恒永公司安置下岗职工800余人,其中女职工600余人。杨竹强要求公司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扶贫帮困培训计划,成立扶贫车间、扶贫班组,把扶贫助困落实到每个人。对家庭困难又不能参加公司车间班组的困难妇女,公司实地考察后,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指导。南大街刘某年岁较大,老伴常年卧床,家庭收入拮据。刘某年轻时一手缝纫好活,公司提供设备让其在家生产配件,缓解了家庭经济危机,目前月收入在2300元左右。
杨竹强把扶贫脱贫作为己任,出台了《关爱贫困职工活动实施意见》《关爱贫困职工活动实施方案》,建立特困职工档案,设立困难职工奖学金制度。因人制宜的帮扶措施,让50多户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作为永年区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她每年都要去慰问贫困群众,关爱留守儿童,关注孤残儿童,并与贫困儿童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
杨竹强时刻不忘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勇担社会责任;以女性的温情细腻,温暖着周边的每一个人。她先后荣膺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技术人才、河北省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