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创·创业创新 PDF版下载

版面: 创·创业创新

6年5次加仓,投资近4000万美元,BOSS直聘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今日资本第四个投资回报超10亿美元的项目。

徐新:大回报得益于“下重注”


    徐新(左)和赵鹏

    ■ 乔芊 杨轩

    “伟大的公司本来就不多,要耐心等它来。”

    6月11日,在线招聘平台BOSS直聘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此次发行价19美元。BOSS直聘也是继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后,第四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国内互联网在线招聘平台。

    BOSS直聘于2014年7月上线,是一款直聘模式的P2P在线应聘软件,用户可在App上通过聊天的方式,与企业高管,甚至是创始人一对一沟通,更快速地获得Offer。据BOSS直聘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3月,BOSS直聘平均月活跃用户数增至3060万。

    徐新投资BOSS直聘的故事,几乎是她投资京东的复刻版本。强烈的“不能放走”创始人的直觉,逼迫她见面当晚就签下投资意向书。在创造了京东143倍回报的神话之后,徐新再度完成一次精准狙击——自2015年起,徐新掌舵的今日资本6年内5次加仓BOSS直聘,一共投资近4000万美元,作为后者上市时第一大机构股东,目前账面回报近38倍。

    徐新跟BOSS直聘CEO赵鹏不打不相识。在早年双方代表的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竞争时期,徐新和赵鹏互为对手,因此也分外熟悉。徐新说,赵鹏是“做任何事我都可能会投”的人,且上市后她仍将“长期持有这家公司”。毫无疑问,对BOSS直聘的投资是徐新对自己投资方法论的又一次严密执行和绝佳展示——抓住一家好公司,坚定地加仓,并且拿的时间足够长。BOSS直聘也因此成为继京东、美团点评、益丰大药房之后,今日资本第四个投资回报超过10亿美元的大项目。

    徐新认为,这都得益于她对投资“下重注”“本垒打”的深刻信仰。 

    把水烧到120度  

    问:你最有名的案子都是大型交易平台,你也表达过对“大生意”的偏好。但BOSS直聘却是在一个很细分的行业。

    徐新:对,它的确比较垂直,但因为我对这个赛道很熟悉,加上赵鹏我认识很久。他是一个我想投的人,他干什么我都可能会投。

    问:他身上有什么特质?

    徐新:赵鹏洞察力挺强的,三言两语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直接跟老板谈”这个口号洞察人心。以前一个企业招聘的主体是HR,但HR没有太多动力,判断也不见得是很好的。赵鹏就把招聘者这个角色改变了,变成小公司的大老板、大公司的小老板,这两种人是用人的决策者,招聘效率是非常高的,后来又加了猎头。

    在求职者这边,以前简历放上网,就像砧板上的肉,谁都能打电话,BOSS把这个也改了,可以互相挑选。而且有很多被动求职者进来,没有很着急换工作,但不介意跟老板认识一下,跟老板聊来聊去,很嗨。

    问:BOSS直聘发展中你给过赵鹏最重要的建议是什么?

    徐新:让他打广告。我在中华英才网、包括投的赶集网都一直打广告。我告诉他春节这个时点特别好,大家过年都回老家了没事干,嗑着瓜子看电视,广告效果特别好,然后春节一过正好换工作。我把广告怎么打透,怎么把水烧到120度这个东西跟他说。因为做平台有很多是口碑传播,但当你基数很小的时候,口碑是很小的,最关键要把DAU(日活跃用户数量)的基数打大了才行。

    地位稳了,再去上市  

    问:对于那些准备或正在寻求上市的公司,你有什么建议?

    徐新:我一直以来的经验是raise money when you can(能融就融),而不是需要的时候再融,这样总归是安全的。因为竞争很激烈,打的都是大仗,资金充足很重要。大家不想融资无非是担心股票稀释,现在港股和美股都有了AB股,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权是可以掌握的,问题不大。另一个,股权意味着财富多少,如果你真的打赢了,事情做得很大,你一定值很多钱的。现在的市场环境要看实际情况。总体来讲我觉得上市不用太着急,股市很短期,有时候员工一看股票跌得多,以为公司不行了,信心很受打击。最好你能做到行业第一,地位稳了再去上市,那就不会为短期股价去做牺牲、做妥协。

    问:消费品投资这一两年很热,新品牌对融资可能没有TMT(数字新媒体)企业那么饥渴。它们也应该尽可能地多拿钱吗?

    徐新:如果它本身不怎么亏钱,那也没必要拿那么多。但如果它想一直亏损做增长,那我觉得还是多拿点钱。

    问:品牌类公司亏损换增长,传统行业的人觉得不可理解。

    徐新:我觉得可以理解。我们之前投三只松鼠也一直亏损,做到十个亿才开始打平,因为一直在获客。还是看你想做多大的规模,即使你是个品牌,你全国布局,到处开仓,做物流、打广告,固定成本也是很高的。我的看法是可以一开始亏损,通过投入迅速把规模拉起来,本来你可能要七八年做到的,两年就达到,规模效应就出来了。当然前提是,要看你复购率行不行,有增长的话就大胆投。

    问:近一年有什么新消费项目,是你看了没投,现在觉得错过的?

    徐新:我们看了没投,大部分是因为赛道不够大,我想要的是大单品。我们就这点人,时间精力有限,你要有足够的耐心等那个伟大的公司来。

    好产品是“1”,营销是“0”  

    问:你觉得这一代品牌创业者,跟刘强东、王兴这两代创始人有什么不同?

    徐新:平台模式讲究成本、效率,品牌讲究的是差异化。这两种人连气质都是不一样的。做平台、做零售的人就是很抠,做品牌的人呢,都超级“作”。

    问:对您来说,消费投资有什么重要的底层逻辑长期不变?

    徐新:首先还是赛道足够大。品牌生意不是颠覆式的,但零售模式是颠覆式的。如果是万亿人民币的市场,它的市值能做到一千亿美元,那么就是一个平台型的大生意。所以我们2015年重仓生鲜,三种模式都投了,有叮咚、兴盛、谊品,它是电商渗透最后的堡垒。

    品牌生意没那么大了,做到几百亿销售收入、大几十亿利润是终极格局。单品牌也做不了太大,还要搞多品牌,那就要求创始人有非常强大的能力,不仅自己做,还得管好团队。最近看新品牌最大的心得还是,营销是后面的“0”,前面“1”还是好产品。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