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映
周保中将军原名奚李元,云南大理人,白族,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周保中生活俭朴、严以律己、坦诚无私、刚直不阿、品德高尚,而这种良好的家风,在其女儿、侄女等家人身上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周保中的女儿周伟经常给笔者讲起父母的故事:父亲参加过“靖国护法”战争,入过云南讲武堂,又参加北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政法委员会主任兼民政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母亲王一知是黑龙江省依兰县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周伟的回忆中,周保中将军在东北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身上留下的伤疤有十几处,最严重的一次是子弹打穿了腹部,肠子流了出来。他用手将肠子塞回腹腔,继续指挥作战。由于积劳成疾,新中国成立后他身体一直不好,但他能忍就忍,不愿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增添麻烦,这种做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
由于战争的原因,周伟出生后不久就被寄养在苏联一家保育院,直到抗战胜利,才回到父母身边。周伟表示,父母都非常爱她,但对她严格要求,经常教育她不要搞特殊,做一个奉公守法的公民。
周伟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主任医师,如今已经退休,她的丈夫是退休的高级工程师。他们常年奔波于东北、云南、重庆等地,将所有积蓄用来收集整理周保中将军和王一知同志的相关资料,为研究抗联和两个革命前辈积累了珍贵的史料。她情系大理,热爱家乡,把苏联红军赠送给父亲的礼物、朝鲜金日成主席赠送给父亲的礼物全部捐给了位于大理市湾桥镇的周保中纪念馆,为纪念馆晋升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丰富了内涵,提升了品质。
周保中将军的侄女李玉回忆,云南解放后,李玉的父亲奚李茂找到了阔别25年的二哥周保中,时任云南省副主席的张冲同志建议,安排奚李茂到个旧锡矿工作,周保中说:“我三弟的确是辛苦了一辈子,我被国民党通缉,家里也遭受过牵连,但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没有赋予我这样大的特权,多少人还在为衣食奔波,在找工作。我弟他有好手艺,还是让他回老家发挥专长,自己解决温饱吧。”
周保中夫妇一生克己奉公,他们不仅做最好的自己,还把优良的品德和良好的家风传承给了下一代。周伟、李玉一辈,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但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永葆革命后代的本色,一心为弘扬革命精神不懈努力。这就是一个革命家庭代代相传的良好家风,也是千千万万家庭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