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专题 PDF版下载

版面: 专题

山东济南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

让三涧溪的乡村振兴列车跑得更快些


    高淑贞讲述三涧溪村的“家”字形管理体系。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建

    □ 王丹青

    走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办事处三涧溪村,几乎感受不到传统农村的痕迹。整齐划一的公寓楼,方便快捷的便民超市和各类服务设施一应俱全。这里的一切都在向外来人证明,这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现代化社区。

    2018年6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视察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三年来,总书记的话一直激励着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她把三涧溪村的发展比作一辆全力前进的火车,党建是铁轨,党的方针政策是方向。

    “每个产业都是一列运行的小火车,村党支部是一个火车头,要带着全村老百姓向幸福的终点不断前进。”高淑贞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2020年,三涧溪村集体收入翻了一番,村民人均收入增加6500元,“真正把总书记提出的‘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落到了实处。”言谈间,高淑贞满是骄傲。

    从村集体欠债80万元,到村集体资产过2亿,三涧溪村这辆“乡村振兴号”列车,正在加速驶向一个新未来。

    深挖特色,为返乡创业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夏日,三涧溪村也如许多寻常的农村一样,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瓜果香,这里有近一半瓜果是出自年轻人之手。

    在村子北部的三涧溪农创园,120多名青年党员、回乡大学生、复员军人等在此忙碌。刘亚楠,自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毕业后便返乡创业,承包了两个大棚的她,此前从未干过农活,如今却能对西红柿、甜瓜等的生长周期和关键节点如数家珍。

    她告诉记者,一年能轻松收入十多万元,返乡创业这几年,她亲眼见证了家乡的蜕变,也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村里带来更多属于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离不开人才。”农创园理事长、三涧溪村青年创业党支部书记王元虎说。

    近年来,三涧溪村选择返乡创业的人才越来越多,特色产业就这样与一群有知识、有创意的年轻人相遇了——“95后”的李其晓回乡种植销售多肉植物,“薯立方”创始人宋章峰回乡承包经营了22个大棚,本地餐饮龙头企业骄龙集团作为“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打造了每天有万名游客前来打卡的“网红”美食街。

    高淑贞告诉记者,一方面,三涧溪村发挥城郊村区位优势,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目前已建成农业大棚31个,其中绿涧合作社去年7月进行了第一次分红,在村内建设了农事汇,带动全区18个镇街农优特产品销售,一村带十村让农民共同增收致富,年收益达到了10.6%。

    另一方面,作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三涧溪村则充分挖掘古街区、古地道、古民俗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修复完善古村落、古建筑,构建赏游娱学农食购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典范。目前,和济南文旅合作的13套民宿已经开工建设;由中康国际投资的医养项目,正在对旧民居进行改造;古地道修复工程也正在加紧推进,古村学堂已修复完毕。

    “三变改革”,“改”出致富新思路

    “让这个村走向富裕不是一日之功,让农民增加收入是关键。”高淑贞说,“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农民,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户户都挣钱,乡村就振兴”。

    高淑贞将目光投向了村里“沉睡的资产”,闲置的土地和房屋,都可以成为新产业的载体,但在她看来,“光流转土地不行,还要解放劳动力,再拓展不同的渠道,成立一种合作模式,也就是乡村振兴合伙人”。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在三涧溪村应运而生,在高淑贞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努力下,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劳务、旅游和置业股份合作社等五大合作社也正式成立。同时,三涧溪村还清产核资2.7亿元集体资产,进行折股量化,村民按股分红。

    高淑贞解释:“家家户户都有流转的土地和宅基地,这些都有股份,村民可选择资源资金入股,也可选择以劳动力入股,我们叫劳务股份合作社。”

    如今,三涧溪村580户村民通过资金或房屋资产入股、参与经营务工等方式进入产业化链条,成为撬动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有力支点。

    以三涧溪村的巾帼商贸合作社为例,在这个妇女占总人口一半以上的村子,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从来都不容忽视。

    2019年6月,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徐绍霞和5名妇女联合发起成立了巾帼商贸合作社,如今已有110多名妇女入股,主要销售本村的特色农产品、土特产、旅游用品等。

    于成爱在合作社成立时便入股了1万元,不到两个月就收到了500元分红。

    “这比存银行利息高多了,我们有了分红还能为村里做贡献。”于成爱告诉记者。

    以“三变改革”为支点,三涧溪村不只撬动了更多的产业发展载体、致富路径,更撬动了全村人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与活力。

    党建引领,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每个到三涧溪村的人,都不会错过一个“景点”,那就是特殊的“家”的雕塑。

    这个被重塑的“家”,是三涧溪村的“家”字形管理体系,高淑贞告诉记者:“‘家’字头上这一点就是党组织,其他各项工作都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三涧溪村变化的是村容村貌,但永远不变的是坚持党的领导”。

    于是在三涧溪村,“产业增长点在哪里,合作社就建在哪里,党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出现了许许多多“特殊”的党组织,党员队伍也不断壮大。

    2016年,三涧溪村成立了个体私营企业、创业青年和康养服务三个党支部,后来又筹划增设物业管理、古村旅游两个党支部。

    据高淑贞介绍,5个党支部书记均由合作社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以确保党建引领在各个产业中发挥主导作用。

    “在党建引领下,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全村共商乡村振兴路子,共建乡村振兴项目,共享乡村振兴成果。在率先高水平实现全面小康征程上迈出新步伐,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在把党建工作持续全面融入村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之余,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出台,高淑贞还将带领“两委”班子成员认真研读,从文件里找到思路和办法,并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给党员和群众听。

    “回顾三涧溪的奋斗史,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贯穿始终。”高淑贞告诉记者,“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村党委将大力弘扬‘三牛’精神,保持定力,牢记重托,凝心聚力打造更美、更富裕、更有看头的三涧溪村”。

    对三涧溪村的未来,高淑贞也有着新的规划。

    “一方面我们会继续壮大都市农业,重点培育以绿涧农业合作社为代表的生态农业种植,打造成采摘观光、农耕体验园区。”高淑贞说,另一方面发展乡村旅游,对古建筑、古地道进行专业修缮保护,利用原汁原味的农家院、四合院,大力发展特色民宿、田园康养,修建农业和手工艺作坊,把民俗、文物资源、农产品销售有机整合,打造旅游精品路线。

    回首2004年,高淑贞在三涧溪村的17年,完成了自己从“乡村女教师”到“乡村振兴带头人”的角色转换,也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中,蹚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三涧溪式路径”。

    “不负总书记的嘱托,敢闯敢创先锋的三涧溪村,一定会迎来更美的明天!”高淑贞说。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