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新阅读 PDF版下载

版面: 新阅读

讲述张桂梅的深沉爱意与不悔使命


    《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一书,通过不同的视角,用事实、用故事、用图片、用视频,在“不做加工,原汁原味”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向读者呈现了“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崇高品格和赤子情怀”,展示了一个将党性与母性、党性与女性、党性与职性高度融合的时代典范。

    ■ 叶文振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新华每日电讯》社共同编写、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摆在我的书桌上,一次又一次地翻阅,都把我带回到6月29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耳边再次响起“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坚定的声音,“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

    人性的触动和完善

    这本书向读者呈现了“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崇高品格和赤子情怀”,展示了张桂梅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的新时代风采。书中的张桂梅,有全媒体的视角,还有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视角,更有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孩子和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师生的视角。视角不一样,但都聚焦了张桂梅的平凡与伟大,让人读到了张桂梅用生命书写的、异常艰苦却意义非凡的人生过程,读到了“她是忠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136个孤儿的妈妈、上千名贫困女孩命运的使者”“她用坚定的信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使命、用深沉的爱诠释了一位人民教师的本色、用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一位追梦人的担当”。每每阅读这本书,都是一次人性的触动和完善、党性的教育与升华。

    有别于其他抒写英雄人物的同类作品,这本书用事实、用故事、用图片、用视频,真实、生动地呈现张桂梅,在“不做加工,原汁原味”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中,在“身边的人讲述亲身经历的事”当中,让人“读起来有细节、有温度,触手可及,自然亲切”。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每年都到昆明走街串巷为儿童之家募捐。”张桂梅说:“只要孩子们能生活得好一点,我怎么做都值!”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雨转晴。下午孩子们围在张老师身边。小萝卜头黏在妈妈怀里撒娇,张老师搂着他说:‘再过一年,就抱不动你了!’”这段日记是王平写的,10多年前也是张桂梅学生的他,现在是云南大学的研究生。

    张桂梅不让学生家长来开家长会,自己却拖着病体,“深入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家庭,足迹遍布丽江市一区四县,行程超过10万公里。”“一位学生的爷爷眼睛不好,坐在火塘边唱起了古歌,表达对张桂梅到来的感谢。”

    “陈法羽曾经是张桂梅眼中爱调皮捣蛋的‘坏学生’……考不上高中,只好跟家人去地里干活。因为女高,陈法羽顺利考上了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警察,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她把几千元工资全部打到女高账户上,用来资助需要帮助的学妹。”

    如此种种感人心扉的细节和画面,能不让人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敞开心怀,让张桂梅老师用善良和坚强点燃的希望之光照亮吗?!

    党性和母性、女性以及职性的高度融合

    《希望之光》这本书还会强烈地引发你,联系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去思考人生,去重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路线。从我从事女性研究的学术角度,我以为,时时被病痛严重折磨、甚至都有生命危险的张桂梅,之所以会有如此强大的人性善良和人格力量,是因为她不仅不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而且把党性实实在在地贯穿到生活和工作中,实现了党性和母性、党性和女性以及党性和职性的高度融合。

    用党性重塑的母性,跳出了只是靠血脉或亲生的传统规约,从狭义母性扩展到广义母性,闪现出“儿童至上”“孩子优先”的母爱光辉。这种母爱光辉不会只聚焦自己的孩子,而会普照所有需要母爱的孩子,它不仅不会伤害别人的孩子,而且还会在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去保护孩子的身心安全。张桂梅是一个大写的母亲。

    用党性滋养的女性,会记住党对女性的厚爱和期待,既争取去做一个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做敢于追梦的奋斗者,又自觉地扛起党的重托,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关心和帮助其他女性,推动所有女性摆脱传统性别文化和制度的命运规制,去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妇女个人的全面发展,去享有和男性一样出彩的人生。张桂梅是一个走在时代前列的女性。

    用党性培育的职性,就会把比较实际的职业介入变成一个相对崇高的事业追求,少了一点功利偏好,多了一种情怀投入,少了一点患得患失,多了一种理想志向,少了一点个人打算,多了一种社会责任。这样的职业意识和追求就会更好地融入和体现党的事业,在和党的事业同步发展中,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职业人。张桂梅是一个把党的教育事业装进心里的真正的人民教师。

    在“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也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的新时代,在加强家庭建设、实施三孩生育新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张桂梅的典型事迹中,对做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女性和母亲、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女性友好型和母亲友好型的社会等重大问题,多一份深入的思考,多一份正确的坚持,也多一份有意义的实践。

    让我们一起讲述和续写张桂梅的故事吧。

    (作者为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山东女子学院特聘教授)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