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史玉根
整齐排列的楼房,茂盛的花木,碧绿的草坪,整洁的人行道……走进屯西新社区,一股清雅恬静的气息迎面扑来。
屯西新社区位于山东省寿光市东城新区,居民大都来自洛城街道屯西村,保留了农村户籍和村集体组织成员的身份。屯西村曾是一个城郊农业村,村民主要从事小麦和蔬菜种植,近年,在城镇化建设浪潮的推动下,村民们洗脚上岸,回迁至新建的社区,过上了新市民的生活。
“从小区建设到社区管理,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到村民福利分配方式的改变,我们都充分考虑了村民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利益。”屯西村支部书记葛茂学领着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屯西新社区参观,边走边介绍说,“入住新社区五六年了,村民们在这里已经安居乐业,基本上融入了这个城市。”
建设都市家园,幸福指数攀升
屯西新社区共有20多栋住宅楼,楼高18层,所有阳台和空调主机全部封闭,也看不到一处防盗窗和晾衣竿,显得十分简洁。“住房面积最大的180平方米。”葛茂学介绍,小区住房共有4种户型,根据村民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按160+120平方米、120+60+100平方米、180平方米、160平方米等4种组合进行分配。“三代同堂家庭可以分得3套住房,儿女的住房与老人的住房对门对户,方便相互照应。”
记者采访时发现,社区里每栋住宅楼门口都建有一个小车棚,里面还安装了充电桩。葛茂学告诉记者,小区原来没有建车棚,考虑到住户有亲戚朋友来串门,电动车没地方停,在配套时增建了车棚,还增加了临时停车位。“我们小区建有地下车库。考虑到农户家里有车辆,还有农具、杂物,我们为每家住户分配了一个48平方米的停车库和一个15平方米的储物间。”
和许多城市小区不同,屯西新社区没有地上广场,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花园和众多景观。葛茂学介绍,原设计方案本有一个地上广场,但考虑到以后居民搞活动,噪音太大扰民,村“两委”提出修改方案,投资600万元,建设了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广场,并配备了相关设施。如今,社区里许多大型活动都在地下广场举行,声音再大也不扰民,而且不受天气影响。
最让人惊艳的是,屯西新社区还建有一个总面积1200平方米的老年活动中心,里面台球厅、乒乓球室、健身房、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保健休息室等应有尽有,社区居民都可以到这里休闲娱乐,老年人还可以在中心享受一顿几乎免费的午餐。“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幸福,比以前强多了。”一位正在活动中心打牌的老人对记者说。
调整发展模式,经济收入稳增长
“村民福利和高质量的生活需要稳定的收入做保障。”葛茂学介绍,以前,屯西村村集体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商住楼出租,一年有100多万元的收入,大部分农户靠种植大棚蔬菜,一年收入也不少。搬迁到新社区后,农户和村集体原有的收入来源被切断,如何开辟新的收入渠道,村“两委”必须做出科学决策。
刚开始,一些村民主张把村集体所有的沿街商铺全部出售,把拆迁所得的所有补偿款一次性分掉,但葛茂学坚决反对。办过乡镇企业、有着灵活商业头脑的他提出,用经营企业的模式来经营村庄,让现有资产和资金保值增值,孵化出可以不断下蛋的“金鸡”。经过多次开会讨论,村民们终于达成一致。
村里成立了资产经营集团公司,负责资产运作和资金投资。村集体所有的9万平方米社区沿街商铺,只租不卖。刚开始,由于人气不足,商铺招租困难。葛茂学便决定将每年年底发放给村民的实物福利,改为每月发放的票据福利,指定到社区商铺消费。此举既方便了居民,也增加了商铺人气。很快,沿街商铺成为抢手货,被租赁一空。
投资教育产业,是资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最安全的渠道。2016年,葛茂学得知寿光现代中学正在规划建设东校区,马上与学校及有关部门对接,抢先拿到了项目,由村里投资2.2亿元建起了一所高标准学校,将其出租给现代中学。2019年,村里又投资 9000多万元,建设了公办屯田学校,出租给当地教育机构。
“商铺出租和校舍出租,我们村每年有2700万元的收入,加上菜博会里的土地租金,每年可以收入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大部分直接用来改善村里的民生和村民福利。”葛茂学说,“当初,如果把钱一次性分掉,一些村民有可能会大手大脚,很快把钱花光,出现生活困难,还得来找村里,不如以钱生钱,细水长流。”
进城上楼后,村民的就业也是一个新问题。葛茂学告诉记者,近年来,在村“两委”和政府部门积极引导下,大部分村民已陆续转行转业,有的做买卖,有的跑运输,有的在社区物业或附近园区打工,实现了非农化就业,但仍有部分村民想继续种植大棚蔬菜。为了让这些村民有地可种,屯西村在化龙镇承包了400亩土地,并投资20多万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起了一个“飞地”蔬菜种植园,由村民投资建大棚种蔬菜。如今,村里30多户村民在这个种植园实现了致富梦。“他们白天开着小车去大棚种菜,晚上回到社区当市民,日子过得很滋润。”葛茂学说。
“现在我们的待遇和福利比以前更多更好了。”屯西村一位居民给记者列举了一连串数字:每人每年2000元的小麦补偿款,春节每人1000元、60岁以上老人每人800元的春节福利,人均每年800元的水电暖补贴……“物业管理费不用我们掏一分钱,纯净水都进了单元,也是免费的。”
转变生活观念,文明新风暖社区
在屯西新社区采访,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优美、恬静的环境。整个小区,花木扶疏,绿树成荫,看不到乱停乱放车辆和乱摆乱放的杂物,也听不到嘈杂喧嚣的噪音。葛茂学告诉记者,这是全体居民自觉遵守物业管理规定,用心维持社区秩序的结果。
“从农村院落搬进城市小区,很多村民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观念一下很难改变。”葛茂学介绍,交付新房钥匙时候,村里就给住户发放了《屯西村村规民约》和《物业管理规定》,对小区环境卫生、车辆停放、村风民俗等进行了规范。“刚开始,一些村民不习惯,也不在意,无意间违反了规定,受到罚款和教育后,再也没有犯第二次了,更多的人享受到了规范带来的好处,都自觉遵守各项规定。”
以前,村里有红白喜事,村民们都要大操大办一番。进城后,村“两委”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从简,明确规定,婚事原则上不随礼、不坐席;老人去世,不得在小区办丧事,遗体当天移送殡仪馆。违反者,扣除全家当年福利待遇,遵守者,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多管齐下,村民们的旧观念渐渐转变,并尝到了甜头:以前办一场白事要花上六七千元甚至上万元,现在2000多元就够了。
与此同时,屯西新社区还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户”“文明楼栋”“红旗楼道”等评选活动,对获得荣誉的个人或家庭给予不少于500元的奖励。村民积极参与,社区文明蔚然成风,邻里关系也越来越和睦。
“现在,我们社区群众的物质需求得到了很大满足,可以说生活无忧;另一方面,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当然,离高标准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葛茂学说,“下一步,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文明新风方面的工作和建设,满足村民多方面、高层次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把我们的社区建成村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