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从1993年至今,花费十多万元自费做鞋,免费送出了3万双鞋,穿过她鞋的人占小城人口的三分之一。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永钦
2021年春末,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巴彦高勒镇采访时,认识了“鞋痴”郭翠梅。
在和平社区一间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里,做好的各色单鞋、棉鞋,雕着“平安”“幸福”字样的鞋垫堆到房顶。靠墙被高高堆起的,还有郭翠梅获得的各种鲜红的奖状、奖章、证书和锦旗,这其中包括2018年荣获的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荣誉称号和2014年荣获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最美家庭”提名奖等多个家庭奖项证书。她笑着说:“天天看见这么多荣誉,我就特别高兴,说明我做的事是对的,是好事。我快70岁了,只要我能做动就会一直做下去。”
郭翠梅手巧,年轻时是村里的土裁缝,谁家有衣服破了,就拿给她修补。那会儿,全村就她家有一台缝纫机,大年三十,家里挤满了等取衣服的人。1993年河套地区发大水,她看到很多孤寡老人、环卫工穿的鞋破了,就决定做几十双送给他们,从此一发不可收。“送的人越多,我就越停不下来了。敬老院、福利院和环卫工是我年年必送的,一次送单鞋,一次送棉鞋。看到穿我鞋的人那么高兴,我就特别高兴,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郭翠梅说。
郭翠梅的抽屉里,放着厚厚一摞翻得皱皱巴巴的登记簿,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地写着人名、单位、尺码。“我送的对象主要是年纪大的,生活比较困难的。”郭翠梅说,“每双鞋里,我都有一双鞋垫,上面都写着‘平安’‘幸福’大红字。”
郭翠梅的丈夫李文斌告诉记者,20多年来,妻子不论春夏秋冬,天天做鞋。“起初我和孩子们不理解。但这么多年下来,看到她这么专注,从做鞋中获得巨大的快乐,我们都全力支持她。现在儿子、儿媳、孙子都一起做鞋、送鞋。她没工作,买材料花钱主要是我的退休金和孩子们给的,大家都舍得,家务事不让她干,为的就是让她腾出更多的时间做鞋。”李文斌说。
如今,儿媳李霞加入了做“暖心鞋”的行列,很多有爱心的大姐也主动来到“郭翠梅工作室”,义务做鞋献爱心。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温暖的手,为郭翠梅大姐捐款捐物。李霞说:“我婆婆常说,送人东西她觉得可舒服了,尤其是看到别人发自内心的笑容特别满足。从她身上,我们也学会了怎样做人,我的孩子现在也经常跟着出去做公益。”
磴口县妇联负责人对记者说:“郭大姐一家是咱们妇联寻找的‘最美家庭’,她的故事感动了我们全县乃至全市。2014年县委领导专门给她协调社区,设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现在她又带头成立了暖心志愿者协会,带动更多的人发光发热,温暖他人。妇联组织也经常去看望慰问她,帮助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