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家风 PDF版下载

版面: 家风

周焕梁家庭“领头雁”与贤内助做表率

带领村民共奔“双富”幸福生活


    周焕梁一家的全家福。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姚改改

    杭州有美丽的西湖,风景秀丽,游人如织。与之相隔近80公里左右的绍兴上虞丰惠镇有个西湖村,绿树掩映,孩童嬉戏。

    从今年3月24日起,到西湖村研学的小学生一批接一批,西湖村两个月累计接待研学学生3000余名。“西湖村已被上虞区教体局列为中小学生定点研学基地,这为乡村振兴起了好头。美丽乡村建设,最终要转化成‘美丽经济’才有意义,今年,我们补上‘美丽经济’这一课。”西湖村党总支书记周焕梁如是说。

    周焕梁1960年出生,至今已在村书记的岗位上工作了27年,把一个一穷二白、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全国文明村,在此过程中,妻子朱招芝是他最坚强的后盾。今年3月,周焕梁家庭被评为2020年全国最美家庭。

    夫妻同心企业扭亏,村民喜就业

    1994年,从部队复员回村的周焕梁被推选为郑家堡村支部书记。当时摆在周焕梁面前的头等难题就是村庄交通闭塞。出村没有路,进城要坐船,就连孩子们去上同村的小学,都要翻山越岭。

    要想富,先修路。当时,周焕梁给自己安排了“三个一”工程,即修好一条路,打通一座山,搭建一座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村里没钱,部分村民也从未遇过如此大事,不仅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还“送”来了嘲讽声。在鼓动村干部借钱垫资,村民义务参与劳动之余,周焕梁灵活地想到要朝政策找办法,向政府“讨”资金。“农业现代园区”“国家商品粮基地示范方”……周焕梁通过争取项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1997年,梦想照进现实。时至今日,这“三个一”仍为当地的交通要道。

    同年,国家鼓励发展民营经济,要求村办企业转制。郑家堡村的村办企业塑料编织袋厂,因经营不善一直亏损。周焕梁毅然接下这个“烫手山芋”,背上了100多万元的债务。他忙村务顾不过来,妻子便辞掉镇上的财务工作,回来帮忙。夫妻俩分工合作,同心协力,在摸索中,终将企业扭亏为盈,兴盛时为村里100多名妇女提供就业岗位。

    支持丈夫潜心治理美丽西湖村

    2006年,行政村规模调整,郑家堡、屈华、后湖、甑底山四个自然村合并,取名“西湖村”,周焕梁任党总支书记。村庄变大了,事务增多了,但依旧家底薄、脏乱差。但全村共有土地3200亩,村民人均土地有一亩多。“这是我们村最大的发展优势啊!”周焕梁扬长避短,紧抓土地资源,想尽各种办法,将土地产出最大化。

    周焕梁再次将目光聚焦在国家政策上——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他鼓励村民将弃耕抛荒的土地通过出租、转包等形式流转出来,再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搞规模经营。水产养殖、花卉种植、果树种植……土地利用率提高了,老百姓增收了,环境也变美了。截至2020年底,西湖村村集体经济有100万元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3.8万元。

    引导贫富结对,实行房屋调剂置换;筹资实施上虞全区第一批物业项目建设……周焕梁带领村庄发展的脚步越走越稳。为了让丈夫腾出更多精力治理村庄,朱招芝始终默默付出。

    文明家风催生文明乡风

    说起这20年来村庄最大的变化,周焕梁最欣喜的是村民素质提高了。周焕梁介绍,西湖村共有11个道口,去年年初的疫情防控最紧时封掉8个,剩下的道口需要志愿者一天24小时轮流管控。尽管这是纯义务劳动,但有365名报名者,妇女占六成以上,村里“择优录用”。

    西湖村家家户户的风气越来越好,志愿者中涌现了一批夫妻档、父子档。有的夫妻两人包一个班,有的一户家庭包一个防控点。村民的积极配合与参与,大大缓解了西湖村的疫情防控压力。

    看着周焕梁和村民们忙前忙后,朱招芝也想出一份力。她个人出资近8000元为辛苦值勤的志愿者免费提供了110单人身意外爱心保单。在她的带动下,又有几位村民加入爱心队,一共为志愿者提供了220余份爱心保单。

    “真心感谢她,她这么做,让我的工作更好做了。”说完,周焕梁目光转向身边的妻子,两人莞尔一笑。

    文明之风早已吹遍整个村庄,向外扩散。2017年,西湖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以家为核,延续最美

    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每一个家庭和谐了,社会矛盾自然少了。这是周焕梁心底最朴实的想法。尤其是荣获全国最美家庭后,如何在当下物质条件丰富的情况下,以家庭为核心,延续最美,变盆景为风景,是周焕梁思考的事情。

    “首先,我自己肯定要做好表率。”周焕梁说。他给村干部定下了几条准则,夫妻关系要和谐;要重视子女教育、身心健康,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事业要稳定;要赢得村民好口碑。

    在日常的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中,周焕梁总是语重心长地“念叨”:“除了发展经济外,家庭最要紧!”周焕梁不忘发挥村妇联组织的作用,为打造好美丽庭院,村妇联一月一检查,四色标识,上墙公布。长此以往,村里脏乱差的红色家庭由过去的一百来户锐减为目前的不到10户。

    妇联执委借助文艺队伍,为村民尤其是妇女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借助“乡村夜校”“农家讲堂”等文化教育活动,深入实施农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让村民都过上生活富足、精神富有的幸福生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