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专刊 PDF版下载

版面: 专刊

积极接种疫苗,守住第一道健康防线

——记江西省宜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汤辉


    汤辉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徐阳晨

    “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预防为主,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妇幼保健院旨在从生命起点开始,围绕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主动、连续的医疗保健服务和健康管理。宜春市妇幼保健院院长汤辉近日在接受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这样强调。近年来,随着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积极推进,如何提高妇幼健康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妇幼保健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精耕细作,严控“孕前、孕中、生产及新生儿保健”等各环节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社区卫生服务为一体的三甲公立医院,是全市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肩负着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全市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以及辅助生殖等任务。

    在汤辉看来,为满足广大妇女儿童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作为全市分娩量最大的医疗机构,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必须重心下沉、精耕细作,严格把控“孕前、孕中、生产及新生儿保健”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层层推进。她对记者介绍说:“一是在早期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做好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和科学健康教育,如婚检、孕检、备孕等相关知识的宣教;二是注重围产保健的‘全程化’‘个性化’管

    理,包括规范孕期检查、做好孕期管理、指导产妇选择正确分娩方式、做好分娩管理、关注产妇产后康复、做好盆底保健等;三是关注新生儿健康,精细化制定

    新生儿保健及特殊儿童康复保健方案。”

    开办孕妇学校,指导疫苗接种,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汤辉指出,许多准妈妈在胎儿缺陷防控、高危孕产妇自我识别、孕期营养和体重管理、孕期和产后心理调适、母乳喂养知识、选择分娩方式、减轻分娩疼痛、预防接种、识别新生儿常见疾病、儿童生长发育等许多方面尚缺乏准备和处理能力,为此,宜春市妇幼保健院坚持开设公益性孕妇学校。“在孕妇学校,我们安排专人定期上课,为孕产妇讲解必要课程,使她们做到心中有数,缓解生育紧张焦虑情绪,切实为妇女儿童提供一站式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不断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汤辉说。

    宜春市妇幼保健院还在孕妇学校开设了《宝宝预防接种攻略》课程,对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讲解,帮助孕产妇提前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树立“一级预防”意识,科学安排新生儿疫苗规划,及时为孩子建立牢固的免疫屏障。

    “妇幼保健院将‘疾病预防和疫苗接种’看做是全生命周期全流程、全方位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而且妇幼保健类医院具有丰富临床经验,不仅可为健康新生儿疫苗接种提供健康评估,对于特殊健康状态的儿童,例如早产儿、有基础性疾病儿童等的健康评估更为专业,从临床到免疫接种再到后续接种程序和注意事项均有全面技术指导。”汤辉强调,接种疫苗不仅是门诊任务,妇幼保健院在接种儿童的身体健康评估、接种时间指导、接种后追踪和随访上也负有长效责任。

    肺炎球菌疫苗等对儿童应“极高度优先”接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曾刊文显示,肺炎球菌性疾病是引起儿童肺炎、脑膜炎、菌血症等严重疾病的主要病原菌。而WHO2018年的研究显示,全球<5岁死于肺炎球菌感染儿童约为29.4万名。WHO对可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分级中,将肺炎球菌疫苗和疟疾定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

    “在发展中国家,肺炎球菌性脑膜炎病死率为50%,幸存者中长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为24.7%。并且全球抗生素耐药情况日益严峻,肺炎球菌性疾病的治疗更是面临极大挑战,其预防意义大于治疗。”汤辉建议,在排除禁忌症情况下,婴幼儿打完第二针乙肝疫苗后,可以为其预约(1.5月龄适宜)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汤辉强调,目前我国疫苗分为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充分做到知情告知,遵循自愿自费接种的原则。但从疾病预防的角度出发,两类疫苗都同等重要。“在为孩子接种疫苗时,家长要注意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完整性,并且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全程接种,才能保证疫苗的最佳接种效果。比如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应于1.5月龄尽早接种第一针,并及时完成3+1的完整程序。”汤辉提醒说。

    在遇到有免疫缺陷、先心病、神经系统问题、早产等特殊情况婴幼儿时,预防接种则具有特殊要求和特殊适应症。汤辉建议,每一次接种疫苗前妇幼保健院要对儿童进行生长发育和身体情况的综合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选用适宜的疫苗,做到安全、有效。“如先心病宝宝,如果生长发育良好、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无异常,是可以接种疫苗的;如果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患儿,就要暂缓接种。”

    汤辉最后呼吁,对于免疫力薄弱儿童,接种疫苗是提升免疫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避免儿童患重大疾病的第一道防线。预防接种,是孩子的权利、家长的义务和社会的责任。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