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奥运会拯救了我的外貌焦虑”……有很多父母发现,奥运会才是最好的审美教育现场,孩子们追星有了新方向——奥运健儿。孩子追星的过程,是他们的追光之旅,也是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途。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崇拜、迷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偶像的精神内核。善于牵引,孩子就会追随那束光,最终成为光的本身。
■ 胡杨
“那天和孩子一起看东京奥运会闭幕式,看到代表‘中国速度’的苏炳添作为闭幕式旗手出现时,瞬间破防。终于发现了我和孩子的一个共同爱好,那就是追星!赛场上,运动员们熠熠生辉。赛场下,他们为我们打开了追星的正确方式。”这是一个8岁孩子母亲发的朋友圈。
“奥运会狠狠修正了我的审美”“奥运会拯救了我的外貌焦虑”“奥运会治好了我的年龄焦虑”……诸如此类的话题最近频频上了热搜。还有很多父母发现,奥运会才是最好的审美教育现场,孩子们追星有了新方向——奥运健儿。
我们一度以为,受疫情影响不得不空场举行的东京奥运会很冷清,事实上这届奥运会场内观众虽稀稀疏疏,场外观众却浩浩荡荡,可谓最热闹的“追星”现场,声势浩大的审美风暴让“批量追星”成为现实,偶像的力量开始“正向”喷发。
奥运会“升级”审美,治愈外貌和年龄焦虑
这届奥运健儿看起来真的很美,健康、自信且充满活力,犹如一场审美龙卷风,让我们不得不爱。而他们百折不挠、临危不乱、永不言败的精神品格,更是激励着国人。
说起追星,大家似乎想到的都是娱乐明星。这些年“追星之怪现象”以及“饭圈文化”令人担忧,也引发国家陆续出手整治乱象。而这次东京奥运会可谓审美纠偏现场,为年轻人以及孩子们提供了审美再教育的机会,也提供了追星新方向。
的确,在奥运现场,我们发现原来最动人的美丽是发掘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力量、速度与生命力,锻炼生而具备的肌肉与骨骼,这无须取悦任何人,也无需矫饰,我们生而就有这种美的权利。运动员们在用身体重新定义“美”,释放魅力,让我们看到在标签之外、那些不被整形模板、主流审美所规训的一个个具体的身体、具体的人,从而产生“美美与共”的和谐共振。
正如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长跑的作家村上春树所说:“肉体才是人的圣殿,不管在那里祭祀什么,它都应该更强韧、更美丽、更清洁。”
奥运健儿,树立了自然美的真实标杆
今年夏天,在我看来就是体育赛事的狂欢派对,7月刚欣赏完欧洲杯足球赛,又马不停蹄转场东京奥运会。记得熬夜看欧洲杯比赛时,我先生说:“你看得懂吗?不就是想看一群帅哥跑来跑去吗?”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也不无道理。实话说,足球比赛技术性的东西我一窍不通,但是我喜欢欣赏绿茵场上那些“奔跑的荷尔蒙”,那种力量美、运动美、节奏美,让人心跳加速、赏心悦目。这就像听一首歌,不必搞懂歌词,仅仅旋律就能令我起舞。
2006年我开始看世界杯足球赛,第一个“粉”的足球明星是德国队球星巴拉克,巴拉克退役后,我开始追C罗。在我眼里,美就是自然、真实、力量。也许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我儿子从小也喜欢踢足球,中学、大学、研究生都是学校足球队的成员。
那天看北京电视台一档教育节目,于丹说她女儿小时候出门都带一个足球,后来长大了,她女儿包里总装着一枚气针。她发现,孩子小时候因为有足球,很快就跟周边的小朋友玩到一起;长大了,这枚气针也许是她打开局面的一把钥匙。当时,另一个男嘉宾也说自己总带孩子去探险、徒步,一个从事教育的朋友就建议他要让孩子参加踢足球、打篮球等集体项目,这有利于孩子找到同伴,迅速融入社会。
的确,孩子小时候,父母“榜样”的力量很重要;长大以后,同伴就更为重要了。孙晓云老师说过:“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每个孩子都是研究父母的专家。”比如骨子里我第一希望孩子热爱运动,所以就要自己以身作则,如今儿子房间里除了足球明星的海报,就是他与队友球场上的合影。
引导孩子理性追星,也是父母的必修课
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对某些人产生崇拜,也会有阶段性的偶像。如何引导孩子理性追星,是现代父母的一门必修课。有句话说:“孩子追星追得好,家长省力真不少。”对此我深有同感。当儿子有一群热爱踢球的小伙伴后,我就不再发愁他的青春期了,因为有伴同行。
很多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已证实,偶像的力量不可忽视,尤其是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其影响力远超家长以及同龄人。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追星早期适当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偶像“移情学习”的作用,特别是在青春期,此时父母若能和孩子一起聊聊他们的偶像,因势利导,那么孩子就能少走弯路,健康成长。
追星没错,心有所爱也从来就不是一件坏事。我们的社会以及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追星观。虽然父母对于孩子追哪个星不得而知,但是整体追星的方向,家长需要把握和引导。理性追星不只是教孩子们掌握好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选对人。家长应该从孩子性格、当前兴趣、擅长事情入手,帮助他们找到喜欢的人;同时帮孩子挖掘偶像身上的闪光点,把抽象的优秀变得更具体。
总之,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崇拜、迷恋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偶像的精神内核。引导孩子明白偶像也有优缺点,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也有不完美的一面。这样孩子才会更理性地看待他人,也可透过偶像的“两面性”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缺点。
教育是条漫长的路,汲取榜样的力量也是成长的一种路径。家长要善用这股激发孩子内力觉醒的力量,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其实,孩子追星的过程,是他们的追光之旅,也是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路途。仰望星空,我们是孩子成长途中的牧羊人,善于牵引,孩子就会追随那束光,最终成为光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