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1921》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影片呈现了一批巾帼英雄形象,她们“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片不仅向展示了女性思想的觉醒和女性力量的崛起,也为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提供了新的性别叙事思路。
■ 赵崔莉
《1921》是献礼建党100周年的历史剧情电影。这部影片集中呈现了一批巾帼英雄的形象,展示了新女性反抗旧礼制、追求新思想的勇气和为革命理想奋不顾身的豪情。这些革命女性“把自己的理想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和民族的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以生命赴使命,舍小我顾大局”,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求学求知 立志之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五四时期的新女性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四处求学,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
1919年,向警予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的“新民学会”,同年底赴法勤工俭学,以惊人的毅力掌握法语,读完法文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1922年初,向警予回国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最早的女党员之一。
国内的进步女性也纷纷在求学中接受新思想。缪伯英是中共一大召开前,全国53名党员中最早入党的女党员。1919年,缪伯英在北京大学聆听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社会主义》等课程,加入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号召女同胞冲破封建罗网,做时代的新女性。
《1921》中被誉为“一大卫士”的王会悟在湖郡女校求学时接触到新思想。她曾致信陈独秀,表达对民主自由的向往。她积极声援五四运动,参加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与李达相识相恋并结为伉俪。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期间遭遇租界暗探,王会悟及时建议改到嘉兴去开会,并为会务安保作了周密安排。
《1921》中,中国妇女运动先驱刘清扬在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在政治上已趋成熟。1920年,刘清扬等“觉悟社”社员和“曙光社”等4个团体代表在北京陶然亭共谋社会改造,李大钊做大会发言。1923年,刘清扬参加天津“女星社”,创办《妇女日报》。
妇女运动 觉醒之途
妇女事业发展的每一步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1921年,中国男尊女卑观念尚根深蒂固,一批率先觉醒的女性开始追求婚姻自由、职业自由、教育自由。《1921》中的革命女性组织参与了一系列无产阶级妇女解放运动,启迪更多女性走上觉醒之途。
缪伯英作为党内具有较深理论修养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干部,一直战斗在妇女运动的第一线。她于1922年筹备北京女权运动同盟会,于1925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任妇委会书记、省妇女运动委员会主任。她始终号召女同胞冲破封建罗网,争取政治经济上的平等权利。
向警予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建立健全党领导下的各级妇女运动组织。她主编《妇女周报》,组织广州、香港等地数千名女工声援省港大罢工,并成立妇女解放协会、上海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正如蔡畅所说:“在向警予从事妇女工作之前,中国并没有真正的妇女运动组织。”毛泽东赞誉她为“模范妇女领袖”。
作为我党早期妇女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李励庄1924年参与发起广东“女权运动大同盟”,当选为大同盟第一届副会长。北京女学界联合会会长陶玄,则同众多青年上街静坐。五四运动后,陶玄投身教育事业,担任北京女一中等学校校长。她艰苦办学、一丝不苟的精神深为各界人士赞许。
百年前被誉为“四公子”的女大学生程俊英、庐隐、王世瑛、陈定秀,她们兴趣相同,生活相伴,一起探讨学术,在五四运动中为争取妇女解放与民主平等勇敢地走上街头,高举爱国旗帜……
青春无悔 抗争之歌
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强的革命意志、崇高的革命宗旨,这些都是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百年正青春,这些新女性谱写了青春无悔的抗争之歌。
《1921》中,当毛泽东、何叔衡启程去上海参加中共一大时,杨开慧洋溢着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在车站送别“润之哥”。杨开慧是我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为信仰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体现出对爱情的不渝和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同样英勇牺牲的还有向警予。1928年,向警予在就义前留下遗言:“人迟早是要死的,但要死得明明白白,慷慷慨慨。”
武汉会战后,刘清扬积极主持妇女指导委员会训练组的工作,训练抗日妇女干部近千名,推动她们走上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刘清扬担任政协、妇联重要职务。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评价:“刘清扬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陈独秀的夫人高君曼,帮助编辑出版《新青年》杂志,接待联络革命同志,掩护陈独秀的革命活动,营救陈独秀出狱,甚至一起被捕坐牢,可谓患难与共,生死相依。
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到成为中国妇女运动先驱,邓颖超一直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五四运动时期,她是觉悟社中最小的成员。1924年,邓颖超担任中共天津地委妇女部长,将天津妇女解放运动搞得轰轰烈烈。
宋庆龄在早期的革命斗争中,更多地受到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影响和熏陶。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她矢志不移、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事业而奋斗终生。
建党百年正青春,巾帼英雄不缺席。电影《1921》让更多鲜为人知的巾帼建党细节呈现出来,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女性思想的觉醒和女性力量的崛起,也对深化党史教育与主旋律文艺创作不乏启示。其一,以个体视角切入时代脉搏。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以国家性、民族性的宏观叙事为主;如今,“新主流”电影则更多将大历史中的个体价值凸显出来,让观众有更深的情感代入与共鸣。其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主流价值观。《1921》成功地叙述了在灾难深重之际,一批进步知识分子慷慨激昂地投入建党伟业中,回答了“历史为什么选择共产党”这一议题。其三,关注“现实感”,揭示历史对现实的启迪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庆祝大会讲话中指出:“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1921》通过细致的叙事呈现历史中积淀的精神与智慧,激励新时代的女性青年要以百年前的巾帼女性为榜样,“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彰显了新时代的文艺创作应有的立场和道路,也为历史题材文艺作品提供了新的性别叙事思路。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注:本文系北京市教工委高校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全面开放新格局下习近平文化自信与高校思政教育”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