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者:吴女士,两孩妈妈
成都的吴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老大是女儿,6岁;老二是儿子,2岁。
吴女士和先生都是中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我们俩都是独生子女,都希望女儿有个伴儿”。吴女士说。
带两个孩子,养娃成本有提升,也肯定比带一个辛苦,但吴女士和丈夫各有分担、合理规划,一切都“理顺了”。
在成本上,对大宝的投入较多:上私立幼儿园,3岁学舞蹈、英语,4岁学画画,5岁学钢琴,平均每年各类学费约十余万元。因为有了养育大宝的经验,养二宝的成本基本是老大的二分之一,身边公立和公益幼儿园越来越多,硬件软件也配备得很好,性价比更高,老二上公立幼儿园省下一大笔费用。吴女士表示,其他适合老二的兴趣班不会少,不会亏待儿子。
吴女士把自己的时间分为三部分。白天上班8小时,晚上陪大宝学习2小时,晚9点后哄二宝睡觉。虽然二宝小,但花在大宝身上的时间更多,“我们认为,二宝在很多方面跟姐姐有样学样,把大宝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好了,对二宝有积极影响。”
在家庭成员分工中,二宝主要需要老人帮助,孩子爸爸工作更重,但他给予了养育孩子中比较关键的补充,比如他基本能保证晚上给孩子们讲故事、读绘本等,空余时间陪伴老大做科学游戏,陪着二宝疯跑、打闹、玩玩具。这些都是吴女士不太能做到的。
吴女士说,有老二两年来,属于自己的私人时间减少了很多。她觉得,这是想要二孩、三孩的父母们需要最先考虑的事情,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另外,父母智慧地带娃,会比较游刃有余。比如在规划上,如果老二以后加入兴趣班,上课地点和时间最好与大宝相同,家长接送方便,节省时间。再比如,当大宝和二宝有了小争执时,一定先问清楚发生了什么,弟弟的错,会严肃批评,姐姐的错,也会耐心教育,尽量不让大宝有失落感。“所以,姐弟俩大部分时间都相亲相爱,姐姐常常带着弟弟玩,引导他正确行为,也让着他。”说起这些,吴女士很欣慰。
在吴女士看来,三孩政策的实施,从宏观来讲,对优化国家人口结构,缓解老龄化状况,继续促进国家发展有重大的意义,国泰民安,国家好,个人才会好。“但从微观角度讲,生育三孩是要在二孩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目前更多地应该关注二孩妈妈的工作、生活现状,给予她们切实的社会支持和家庭支持。”
她表示,在工作岗位上,对生育三孩的女性给予怎样的职业发展支持?在住房上,人口增多房屋面积需求增大,二孩和三孩家庭在购房时是否有政策倾斜?在养育上,能否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幼儿园、小学、能否实现三个孩子在同一学校或者同一学区?在生育上,对怀三胎的孕妇产妇,能否减少或者免除孕产医疗费用?能否完善托幼服务?都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托幼尤其必要,如果没有老人帮助,我们绝对无法实现生育二宝的愿望。但老人年龄渐长,我们再要三胎,老人将有心无力,我们也很难既保质保量完成工作,又尽心尽力照顾、养育好三个孩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很现实的课题。”吴女士说。
“但我注意到,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些需求,近日在审议通过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明确了要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支持措施,多措并举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作为两孩妈妈,我非常期待这些政策都能早日、切实、有效地落地。”吴女士由衷地表示。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任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