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家庭 PDF版下载

版面: 家庭

沈阳

鼓励生育政策 为妈妈们注入“强心剂”


    ■ 受访者:刘薇(化名),两孩妈妈

    刘薇今年36岁,是沈阳一家民营企业的总经理,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宝6岁,二宝2岁。每天“救火”式的工作和照顾两个孩子占据了她所有时间。

    刘薇工作的地点在距离家80多公里的经济开发区,早7晚7的工作时间,让她没时间接送孩子,丈夫选择了较为弹性的工作,当然薪资和稳定性大不如从前。

    “我们家基本是男主内,女主外。”刘薇调侃地说,她特别感谢丈夫对家庭的付出。刘薇生老大时选择做全职妈妈,随后跟丈夫到北京发展。北京工资高,但住房成本、生活成本都高。

    老大2岁时,刘薇想给孩子报早教,动辄上万的费用让她打了退堂鼓。孩子3岁该上幼儿园因没有北京户口,只能选择私立幼儿园,大宝3岁半,刘薇和丈夫回到沈阳。她为大宝在家附近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还在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给孩子报了英语、钢琴、声乐等艺术特长班,由于都是公办普惠机构,刘薇觉得生活压力小了。

    “我很喜欢孩子,可能那几年压力大,焦虑,给孩子传递了一些负面情绪。”在北京期间,她把很多的负面情绪发泄给了孩子,导致现在孩子经常模仿她的样子大喊大叫,刘薇觉得这是自己的失败。

    回到沈阳,刘薇先改变自己,做情绪稳定的妈妈,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在旅行中增进亲子感情,让孩子参与旅行计划的制定,把亲子关系变成朋友关系。二宝从1岁开始就和家人一起旅行。“有了弟弟之后,大宝特别有责任感。”刘薇自豪地告诉记者。生了老二,全家在经济上体力上都平添了不少压力,但从两个孩子相伴成长的角度来说,刘薇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对于生三孩,刘薇担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则是年纪越来越大了,事业还处于上升期,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停地转,她既不想把带孩子的压力都推给丈夫,也不愿意放弃部分事业、同时减少家庭收入。“双方老人的身体大不如从前,不舍得再让老人为我们这么付出了。”对于国家鼓励生三孩的政策,刘薇表示赞同。刘薇说:“我和丈夫是独生子女,我们现在要照顾四位老人,很吃力,如果兄弟姐妹多,能互相照应,有事儿一起商量,多好啊。”

    刘薇介绍,身边的好多朋友都和她一样对生三孩还在犹豫,但她相信,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和各地相关的鼓励支持政策的出台,会为很多有此想法的家庭注入“强心剂”。

    刘薇告诉记者,现在公司里像她一样的两孩妈妈越来越多了。平衡事业和家庭对女人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女性管理者,刘薇觉得企业需要给女性员工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她正在跟总公司申请,在企业内部建立母婴室和假期孩子托管室,为女员工提供更多的人文关怀,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板块中也有对女性员工复职后的培训计划和安排。”刘薇告诉记者,希望通过公司的这些明确的晋升通道让员工们看到,是否晋升和生育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贾莹莹)

0
© 2021 中国妇女报
ICP备:京ICP备05037313号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